词条 | 成无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成无己分类:【文化精萃】 金代医学家。字号不详。聊摄(今山东省聊城市)人。生于1056至1067年(宋代嘉钓、治平)之间,后聊摄被金兵攻陷,遂为金人。其出身于世代儒医家庭,聪明有识,学问渊博,精心研究张仲景《伤寒论》。他分析形态症状,辨明若同而异,似是而非者,深入钻研。于1144年(皇统四年)著《注解伤寒论》十卷,阐明《难经》、《素问》、《灵枢》等古医书奥秘,注解、辨析仲景方论原理,究极表里虚实,阴阳生死之说,研究药病轻重、去取加减之意,真得张仲景的旨趣。《注解伤寒论》为现存全面注解《伤寒论》最早的著作。其另著有《伤寒明理论》三卷、《伤寒论》一卷、《药方论》一卷,《类证》三卷。至1156年(即金海陵王正隆丙子),他已90多岁。其注解和论述虽不免有自相矛盾和误谬之处,但仍不失为我国注解和阐发伤寒学的先躯,对其后伤寒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宋代医学家。聊摄(今山东聊城)人。世代为医,学有家传,亦精儒学。北宋覆亡后,他留居北方,与另一伤寒学名家严器之过从密切,共同探讨与交流伤寒学理论。对《伤寒论》及伤寒诸证造诣精深,为宋金时期伤寒学一代名家。绍兴十四年(1144),他在“博极研精,深造自得”的基础上,出入《难经》、《素问》、《灵枢》诸医典,发明《伤寒论》的奥旨,又依据张仲景的方论来辨析其理论,著成《注解伤寒论》10卷,“引经析义,尤称详洽”,对后世伤寒学的发展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他是中医史上全面注解《伤寒论》的第一人。还著有《伤寒明理论》4卷,约刊于金正隆元年(1156),简要辨析了《伤寒论》中的证候及病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