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成绩测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成绩测验分类:【文化精萃】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桑代克(Thorndike,E.L.1874―1949)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属于本世纪前半期实验心理学和实验教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儿童学习成绩的测验结果来衡量儿童的学习能力与天资,并用以帮助改进教师的教学。桑代克认为以往学校中的成绩评定由于教师在评分标准、态度、教学经验上的不同等主观因素,并不能客观反映教与学两方面的实际情况。为此他提出要发展一种“能精确地确定其所促成的一切改变的程度与种类的方法”,使教育成为一种科学及更有效力的艺术。成绩测验的方法与智力测验相仿,即先选择测验材料,编成一系列试题,在学生中取样和试用;再根据试用结果加以删订,规定测验的时间限度;然后经过测验,用统计方法求得常模,编成标准测验(standardised teset)。标准测验所得结果表示受试者的成绩年龄(achievement age)。成绩测验种类繁多,例如算术、阅读、拼写、作文等等。通过这种测验可进行每一年龄阶段儿童或每一年级学生成绩的不同情况的比较,以便分别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学生在某一学科所达到的教育阶段上的年龄,称为某一学科的年龄,如阅读年龄、算术年龄等。成绩测验还采用成绩商数(achievement quotieut)这一概念,以求更清晰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成绩商数等于成绩年龄÷智力年龄×100,即AQ=AA/MA×100。根据这一公式,凡学习者的成绩商数超过100,说明其学习年龄超过智力年龄,即学习成绩超过了应达到的水平,属于上等学习能力;反之则属于下等学习能力。 成绩测验产生于美国,后流行于许多国家,形成一场成绩测验运动。不仅在中小学,甚至在高等学校中,各种学科单一测验及综合测验都很盛行,1922年斯坦福大学提出的按不同学科分类进行的分科测验尤其著名。成绩测验理论与方法在帮助提高教学效果,确定教学的具体目的及重点方面有一定意义,但它把卷面成绩的测量作为改进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不仅是不全面的,而且也不是主要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