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成衣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成衣铺

分类:【中国民俗】

指的是以成衣为主的服装铺。又有成衣铺和成衣摊之分,成衣铺有自己的铺面房,属常年经营,往往会有长期主顾,而成衣摊只是两条长凳或一块单人床板的买卖,多夏、秋季出摊,无字号门脸,现量现裁,成衣样式自然一般,工艺也比较粗糙,优势是速度快而且收费较低。因为没有固定的经营地点,也没有长期的主顾,居民们怕受骗上当,“立等可取”成为居民们可以接受的办法。

服装手艺人在北京过去被称为“裁缝”和“成衣匠”,其所制服装样式大致可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从业人员以河北深县、枣强县人为多;南派则以上海、南京人为多。成衣铺的伙计学徒在开支上可分两种,一是按日或月付工资,一是以成衣的件数计工核算,俗称“件儿活”、“料子活”。初来者工资低下,学业要从学习盘扣花、锁扣眼、缭大边的简单活茬干起。成衣铺的一些活茬儿也有的经保人推举让一些家庭妇女带回家去做,按件计钱,从而减轻成衣铺的压活儿。比如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先生的母亲,在夫死子幼时就曾做过缭衣服边的活儿,以此微薄收入养家糊口。

民国前,北京的成衣行多由北方人经营,手艺好的裁缝往往会被王府看中,招进府中制作王府一家大小的四季服装。比如庆亲王载振家就常通过电话向瑞蚨祥、谦祥益等绸缎皮货庄要货,由各店送来各种花色的时兴面料到府上挑选,而后再由府中的裁缝们量体制成单、夹、皮、棉、纱等各季服装。如果府中有重大喜庆之事,还要从外边临时找来帮忙的人。由于活儿较多,王府里的裁缝自然是闲不住的,与社会上的同行相比生活要稳定得多。

民国以后,北京城政治上极为混乱,官员们如走马灯一般,你来我往,议员党棍、达官显贵、遗老遗少群集京城,他们大多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以至八埠清吟、南方小班也跟随到京。这样一来,南方成衣匠们也陆续北上,越来越多,南派成衣铺遂成流派时尚。从服装式样来说,南派服装受西方影响较大,花样迭出,式样新颖,引领服装潮流,但价格也很贵;北派服装虽然价格较为便宜,但北派服装的式样极为传统,颜色上也较南派服装稍逊一筹。因此,南派服装的主顾以富家子弟、官户人家较多,而北派服装则以传统人士、北京本地居民为多。民国时首都由北京迁往南京,在北京火了一阵的南派成衣铺也随着各路要人及国府的南迁而出现了市面萧条的景象,南方成衣匠们也纷纷返回江南。

成衣铺一年四季为市民服务,但此业中有“一年四季在于冬”的说法,原因在于入冬之后直到春节之前,按民俗习惯,市民必然要添置棉服或新衣,成衣铺也因此忙碌起来,而且工价也较高,所以只要春节之前活茬多,铺上一年的支出就大致有了着落。由于北京服装店铺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上流社会,这些人对服装的要求较为考究,因此总体上讲,北京服装店铺门类较为齐全,品种极为繁多,剪裁也极为合体,缝制考究、熨烫细致是北京服装的传统特色。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