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成都天回山3号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成都天回山3号墓

分类:【传统文化】

东汉晚期大型崖墓。在四川省成都市北门外天回山。1957年2月,四川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清理。此墓向西偏南10度。墓室全长19.05米,宽1.75至2米,高1.86米。有狭长墓道、前、后室和6个侧室。内有排水设施,长约30米的排水沟皆用花纹砖砌成。花纹有菱形、连壁、列钱等几种。门上有楣,门下以砖为门限。侧室分布在前、后室的南北两侧,或方形或长方形平面。后室北侧一室有八角形擎天柱立于室中央,通高1.99米、柱径0.8米。墓中设石棺、瓦棺共14副,还有一石棺台作底的砖棺。瓦棺底下堑横竖交铺的长方形砖,在中间的几块砖中央有直穿的圆洞,推测其是为了排泄尸水用的。石棺盖长2.14米、宽0.76米、厚0.22米,雕作五脊屋廓式。棺墙用一块长方形石凿空中间而成,四周雕刻人物如庖厨、侍人、带帻着袍人物坐拜及日、月、朱雀、鱼、伏羲、女娲等图案。石棺前端侧雕有双阙。图像均用浅浮雕的技法。砖棺是用长方形砖,凹形砖作棺墙,弧形砖连接成拱形棺而成。墓中随葬品是东汉时期常见的器物。有罐、钵、釜等器皿;有灯台、井、灶、水塘、楼房、琴、摇钱树等模型明器和一些人物、动物俑如舞俑、听琴俑、厨丁俑、武士、女侍俑、鸡、猪、鸭俑。俑的造型富有现实主义,塑造手法细腻。还发现了铁权、、“光和七年”金错刀、铜钱币和一件圆雕石猴。此崖墓推测是一种族葬墓。成都天回山一带分布许多崖墓,被俗称为“蛮洞”。它们分布密集、排列错落有致,应是有计划开凿的。三号墓的清理,为崖墓的综合研究创造了条件。其中的出土物及石雕刻,都是早期雕塑艺术和美术考古的材料。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