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戒台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戒台寺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门头沟区马鞍山麓,又称戒坛寺,始建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正统年间重修,改名万寿寺。清代康熙、乾隆时又经多次修建,乃成今天格局。寺院建筑呈东西向,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三仙殿、九仙殿等。殿宇层层叠起,雄伟壮观。寺西北院有戒台殿,殿有丈余高的汉白玉戒台,为明代遗物,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戒坛。坛四周有数百座神像,殿外有辽、金碑各一。台前有明王殿,门外有三座经幢,刻有佛像和经文。寺院北面塔院内有辽塔和元塔。另外还建有牡丹院等富有江南雅气的庭院式建筑,相传当年为皇帝、后妃及公亲们避暑之地。尤其寺院内古松林立,如活动松、自在松、卧龙松、九龙松、抱塔松等,千姿百态,奇特迷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马鞍山。又名戒坛寺,山亦名戒坛山。唐武德五年(622)建,名慧聚寺。辽咸雍五年(1069)法均在寺内建戒坛。元末寺毁于火。明重建,改名万寿寺。清重修扩建,复名戒台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三仙殿、九仙殿、戒坛等。戒坛为说戒之地,平面呈方形,高3米余,石砌三层,每层束腰处四面设佛龛,周列戒神塑像,台面置释迦牟尼坐像。每年农历四月八日,游僧毕集听戒。寺内存有辽及元代石幢、塔。又有姿态不同的古松,蒋一葵《长安客话》谓为辽金时所植,“高不三丈,荫布一庭,虬曲离奇,可坐可卧。”其中一株清乾隆帝命名为活动松,牵动一枝则全树摇动。松下石碑刻乾隆题诗三首。寺附近山中有孙膑、庞涓二洞,洞中钟乳石诡形诡状,成物如绘,颇奇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