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打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打毽分类:【地域文化】 在黔北一带的仡佬族中,毽有“草毽”和“鸡毛毽”两种。用草、叶扎的叫“草毽”,以鸡毛和布、皮扎的叫“鸡毛毽”。打时,可用手打,板拍,也可用脚踢。手打:以一手捉另只手的衣袖反复挽转,每挽一次,向上拍毽一次,毽在空中上下翻腾,着地即罢,以打的次数多者为胜。板拍:划一线为界,一人在一端执板发毽,众人在另一端哄抢接毽。玩法多样,接到毽者与发毽人猜拳,胜者发毽,这叫“划拳毽”。接到毽之后,将毽搭在别人身上,被搭者向接毽人供毽,受供者以脚踢回,直到供者接到为止,叫“呆子毽”。将场地一端画圆圈为缸,一队守缸接毽,另一端的队发毽,经过反复拍打,毽落圆圈内叫“进缸”,为胜,随即换位重赛。脚踢:用脚踝两侧将毽上踢,落地为止,这种玩法叫“脚盘毽”。以踢次多者为胜,胜者吃毽,负者供毽。若分队竞赛,则以积数计算胜负,胜队人人吃毽,负队人人供毽。脚踢还有“挖瓢”、“铲子”、“半边月”、“对开”、“转圈”、“穿圈”等招式,可一二人打,也可多人合打。女孩子踢毽,伴随着歌谣,两字一拍,反复踢唱,至毽落为止。 苗族体育活动项目之一。地区不同内容有别。如有的是儿童游戏;有的是青年男女的体育活动和交际媒介;有的使用手板或木板。一般在村寨的平坦地方举行,有的专门设一毽塘供人们活动。据传说,在古代节日祭祀时,为了不让儿童们干扰,家长们将鸡毛送给孩子们供其玩耍,后逐渐演变为打毽。在贵州三都苗族居住区流传着一首《打毽歌》,从起源、打毽,一直唱到羽毛的颜色长短,将打毽活动的来龙去脉唱得清清楚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