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打清醮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打清醮

分类:【传统文化】

亦称“清醮会”、“太平清”。旧时汉族民间祭祀风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在“春二三月,城乡皆滩谓之太平清,醮有古意。”(见《中江县志?风俗》)起源甚古。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北齐时,已成为道士设坛祈祷的称谓。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符书章醮,亦无祈焉”。明清很盛行。醮期内,皆禁止屠宰,以体上天好生之德。有的地方还禁止挑粪,以免臭气熏天,有渎虚空过往神灵。届时,道士先在庙寺等地设坛作法,念经跪拜,后又沿街泼水饭,施鬼食,沿家挨户送“灵符”,以驱逐鬼邪,保一方清静平安,打醮有所谓清街、扫荡之举。所请僧道皆要持令符剑牌巡视于街衢,清除妖邪,各家各户于门前为所禳神位燃点香烛。

旧时土家族道教徒的一种宗教活动。在城镇乡村,遇上瘟疫、蝗灾、干旱凶年,则请道士设醮酹神,祈求护佑地方清吉,人丁平安,六畜兴旺,百事顺遂,俗称“打清醮”。道士设坛于庙堂,醮期七七四十九天,每日鸣锣封斋,不满斋期,群众一律不得开荤、屠宰,家家烧檀香, 户户遮黄绫,敬祭天神,驱瘟灭灾,所需资金由地方筹办。

是自古流传至今的一种驱傩逐疫的遗风。每年一般在农历二月初至四月底这一期间举行。设醮时间为7或9日。

在举行打清醮之前,先用竹篾扎一只3米多长的船,糊以纸,船之两侧扎有桨、橹,用篾扎纸糊瘟、火二神,并排放置在船舱之中,打清蘸开始后,即将纸船抬至庙中,每日香烛祀奉。

打清醮大都在城镇举行,一般由2~4条街为一区,每区推出会首,办理本区打清醮有关事宜,如逐户募捐、通知各户于会期内戒荤等。会期开始后,先请道士在本区庙内设坛诵经,各家各户均需送小门联一副,贴于桃符之上,又在4张黄纸上书写4个大字,贴于绳上,悬挂在各条街口,道士每日祭幡,早晚各一次。

祭灶之前,早有人鸣锣通告,各家各户均要备好香米利市(将钱和一碗米用红纸封好),待道士做完法事后,托专人取去。

祭灶这天,各区会首引导道士至各户家中作法事,安神祭灶,驱除瘟疫。法事毕,至清醮最后一天,会首举着引灯在前面开道,主祭者冠袍齐整,左手拿瓶,右手拿铃,率众巡行于市。众弟子带法器、乐器、瘟火二神像和纸船紧随其后(有些地方纸船之后拖一只鸭子)。此时,锣鼓震天,鞭炮齐鸣,队伍沿街慢行,称为“扫荡”。每到一街,即作一堂法事。沿街各户,待瘟、火二神行至门口,便点燃香蜡,焚烧钱纸,跪地叩拜,并将香米放于船中,用水泼鸭子,称“送瘟神”。巡行毕,该区人众随道士送船至一空地,于道士作法事后,用火将纸船和瘟、火二神火化,清醮至此宣告结束。这便是毛泽东《送瘟神》诗“纸船明烛照天烧”所指。

遇有瘟疫流行,俗以为是鬼魂恶祟作怪,人们便请具有法力的道士来清除污秽,求得神灵保佑。一般以宗祠为单位捐钱财供打醮用。打醮时间、规模视族人多少、钱财多少而定,1~5天不等。打醮在宽敞的稻场进行。搭有神台,上置用纸、麻秆、竹子等物扎成的“城池”、“天桥”,道士念诵经文,焚香祈祷,还要端着烧红的铁锅穿“城池”、上“天桥”,挥剑斩恶魔,全族人都要到场,跪拜祷告、烧香磕头,乞求神灵保佑,瘟疫远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