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抓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抓子分类:【传统文化】 汉、满等族娱乐活动,又称“拾子”。流行于华北、东北大部地区。“子”为1.5―2厘米左右的扁圆物,一般为砖、瓦碎块磨光制成,亦可以光滑石子直接使用。一般为五枚,多者7―9枚,玩时用一手握住,将一枚子抛起,迅速撤下其他的子再接住抛起下落的子。撤下的子分一次一个、一次两个、一次四个等再分别抓起,每次抓子,必须使手中的那颗子抛在空中,顺间抓起并迅速接住空中的那颗子,苦抓不到、抓错了,或未接住抛出的子,便为输,旧时多为小姑娘或未嫁的大姑娘所玩耍。 亦称“抓子子”、“抓板板”、“挠乖乖”、“刁乖乖”。“子子”、“乖乖”,指玩具小石子,由磨光的砖、石、瓦制作,大小如红枣,有的用动物骨节制作,通常是五枚。是一种儿童游戏,多为少女们玩耍。基本玩法是将五枚石子撒于地上或炕上或桌上,将一子拣起抛高,同时迅速抓起另外的一子或数子,锻炼手疾眼快。抓子子的玩法多种多样,叫“套”或“节”,有五套或九套。 开始:即争夺首抓权,方法是一手抓起五枚石子,向上抛起,手心翻向下,用手背将抛起来的石子接住,有的可能一枚也接不住,有的可能接住五枚,谁接得多由谁先玩。 第一套:把五枚石子撒在地上,拣起一枚抛起,迅速拣起另一枚,但不能碰住其他的石子,等抛起的石子落下时接住。放下一枚,再抛再拣再接。如抛起的石子没有接在手中而落地,叫“瞎了”,失去玩的权利,让第二个小朋友玩。如果把五枚石子顺利抛抓完,叫“活过了”,意思是玩成功了,可以接着玩第二套。 第二套:基本同第一套,不同处是要抛起一枚,抓拣二枚,拣时不得碰其他石子,可简称为“抛一抓二”。如瞎了,则让第二个小朋友玩,等下回轮到自己时,可从第二套开始。 第三套:可简称抛一抓三。 第四套:可简称抛一抓四。 第五套:俗称“练盘”,把五枚石子抓起撒在地上,抓起一枚抛起,再抓一枚并把落下来的石子接住;把手中的两枚石子抛起,再抓一枚,并把落下来的两枚接住;把手中的三枚石子抛起,再抓一枚,并把落下的三枚接住;把手中的四枚石子抛起,再抓一枚,把落下的四枚接住,手中最后共有五枚石子。 第六套:俗称“套拣”。是前几套的重新排列组合,简称为“抛一抓二”、“抛一抓三”、“抛一抓四”。 第七套:俗称“麻雀进窝”,把五枚石子撒在地上,抛起一枚,另一手扣在地上留一个小口形似麻雀窝,迅速抓一枚石子推进雀窝,赶紧把落下的石子接住,再抛再推,把五枚石子全部推进雀窝。 第八套:俗称“麻雀出窝”,与第七套基本一样,但雀窝有两个口子,石子从这个口子推进去,同时要从另一个口子推出去,即“出窝”。 第九套:俗称“老汉吃豆”,玩法基本同第一套,不同的是用双手合掌而接,掌心与石子相撞,其声如老汉吃豆子的响声,因而称“老汉吃豆”。“吃”完以后,再一枚一枚地滴在地上,叫“老汉拉屎”。 结束:紧接第九套,抛一抓四,并把落下的石子接住,两手共掬五枚石子,叫“过大年”。先完成“过大年”者为胜利者。 关中称抓五子,山区称抓蛋子,系以小石子或瓦渣蛋及小泥蛋为材料,以手可盛完为限。耍时一手向下,扣抓完小石子,然后翻手摔至空中,约近尺高,再翻手用手心全接,或翻手以手背接,以不掉为胜。有的地方,是竞技逐项由留1个到留5~7个,所留子和所翻上的子要同时抓完。上扔子和下留子都要在翻手的空间迅速完成。均以不丢为胜。男孩间或玩耍,女孩居多,民间以此竞技练女孩手、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