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折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折扇分类:【传统文化】 能折叠的取凉用具。流行全国各地及大多民族。多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用绸、绢、纸作为扇面。因其用时撒开,成半圆形,聚毛散尾,又称“聚头扇”、“撒扇”。这种扇子由朝鲜传入中国。唐代时称“掐扇”。宋代时逐渐由宫中流传到民间。陆浑《春风堂随笔》:“东城谓高丽白松扇,展之七尺余,合之止两指许,正今折扇。”明代已盛行。刘元卿《贤奕编》:“朝鲜进撒扇,上喜卷舒之便,命工部如式为之”。嘉靖时,我国许多地方已自制折扇。折扇不仅潇洒、文雅、便于携带,而且扇面上多绘有山水、花鸟、名人书法等。扇骨也多雕刻精美,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到清代时普遍使用。它即是普通人用以取凉之用,又可被士大夫或文人作为装饰品。今仍广为应用。 长30,宽60厘米。正面绘一枝由扇右上方似凌空而下的梅花,又变曲而上致整个扇面。枝上有喜鹊。落款为“戊戌冬写,为云舫法家仁兄雅正,扎萨贝勒写”。有一方朱印扎萨贝勒。背面整个扇面绘树木,山泉,茅屋和庙宇。署款“光绪辛丑夏荷日,为舫表兄大人正弟张缙”下有两方小印,阴文“张缙”,阳文“朵珊”。扇面为洒金纸。扇骨竹制精美,竹枝花形饰黑漆,竹柄雕云纹和飞燕。整个画幅生机盎然。现藏朝阳市博物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