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抚州采茶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抚州采茶戏分类:【中国民俗】 旧称“三角班”、“半班”,在抚州、临川、崇仁、东安、宜黄、进贤、东乡、金溪、资溪、南城、南丰和吉安、赣州地区的部分农村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定名。 明末,赣东茶灯戏与抚州本地灯彩相结合,形成抚州茶灯戏。清初,抚州诸县遭受火灾,不少难民以吸收了民间小调的茶灯戏表演谋生,也引进了许多外来剧目。到乾隆年间,早期抚州采茶戏以独立进行演唱的三角班的形式出现。这时角色有三个,一旦一丑,还加上一个锣鼓或二胡手,叫“坐堂”,以单台戏和小戏的演出为主,有由民歌小调改制的单台调,也有四句三韵式的单台调。茶馆酒肆和村户人家常看得到坐唱艺人表演板凳戏。清末,三角班开始向半班发展,除进行整本戏的演出外,他们还熟悉宜黄戏中袍带戏的表演程式,融会了抚州地区傀儡戏和丰城、高安丝弦班的一些剧目、曲调。表演中突出小丑的矮子步、小旦的毛巾功、扇子功和小生的扇子功。剧目的唱词念白,使用了大量的民间俗语、歇后语,显得通俗易懂,又诙谐风趣。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