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抛盏烧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抛盏烧饭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丧葬、祭祀时焚烧酒、肉等物的一种仪式。又名“烧饭”、“抛盏”、“排食抛盏”。其名最早出现于辽代。《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契丹主死,置祭“以盆焚食,谓之烧饭”。《大金国志》也载:女真人死。“其祀祭饮食之物尽焚之,谓之烧饭”。辽初,汉人胡峤陷于辽时,曾见辽世宗给太祖烧饭,各部首领手拿祭器入陵,第二天才出来,谓“抛盏礼毕”。 丧葬中抛盏烧饭的才出来,谓“抛盏礼毕”。辽道宗时,曾遣使求宋真宗、仁宗御客,供奉在庆州,每晚派宫人为其穿戴衣帽如生前一般,夏历每月初一和十五日摆设酒肉等饮食,待凉后焚烧,此为辽宋和好时为宋朝死去的皇帝烧饭。丧葬中抛盏烧饭的时间可在人初死、既葬或死后一月、二月、七七、周年及节辰、忌日和夏历每月初一、十五日等。辽代契丹人祭祖祀天等,以及后来的金代女真人、元代蒙古人都有“抛盏烧饭”之礼。元代时,皇帝每年九月内和十二月十六日以后,在烧饭院内,用甜酒、马?、一匹马、三只羊、红织金币及黑绢各三匹,命一员蒙古达官与蒙古男巫一起,挖地筑坎燎肉,杂烧甜酒、马?。皇帝死后,49天内每天两次,以后每天一次抛盏烧饭,以三年为期,为元朝皇室烧饭之制。此俗今已革除。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