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抢灯为添丁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抢灯为添丁

分类:【风俗文化】

各地求子习俗中,有一种是送灯、请灯、抢灯。为什么求子与灯发生了联系呢?这又是汉字谐音带来的奇趣。“灯”与“丁”同音,送灯也就意味着送丁,“添丁进口”是人们所冀求的。

《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江苏淮安送灯风俗:

旧历元霄节后,二月二日以前,此十数日间有所谓送子者焉。此事亦系出于亲友之所为。盖凡年老无子,或成婚多年而无所育者,亲友知其盼子心切,成乐送之。然所送者非人,乃一纸糊之小红灯耳。间有用砖代者,此砖须取自东门外之麒麟桥堍,否则无效,盖取麒麟送子意也。其手续由送者选择一吉日,备柬通知受者之家,临时约集十余人,锣鼓喧腾,乐声大作,持灯或砖送往,受者则远迓于门外,以所送之灯或砖悬于望子者之床中,并以酒筵款待送者,聊答盛意。如得子,尤须谢以重礼,在送者亦受之无愧,一若非吾一送,则此子即不可能得也。

也有去土地祠请灯的,这须有一个孩子 (叫灯宝子) 坐着轿子同去。请来的灯,用红帛绕着,挂在轿门上,众人敲锣打鼓迎回。为防路上有人拦截抢灯,还得准备打手护持。迎回家挂灯于床帐之前,然后先用粉圆请客,接着还要设宴招待。如果因此而添丁,自然还得送灯到土地庙谢神。

正月初八灯节这天,不少地方凡有闺女出阁的,娘家要送各式灯到女婿家,一般不可少的是明角麒麟送子灯,榴开见籽灯和一种紫色的灯,前两种取其象形或绘象,后一种取“紫”与“子”谐音,所以又叫做“子灯”,都是象征送子、多子、添子。

在兴化,新年所送的灯又称“孩儿灯”。这种灯不是用纸糊制,而是用泥制成,民间以为这灯为送子观音迎来,送到不能生育的人家,就能生子,因此殷切盼望有子的人家,一听说有人给他们送孩儿灯,就感激得很,必备酒食相款待。送来的灯要供于堂前。迷信认为这孩儿灯一定得手脚齐全完好,如有残缺损伤,将来出生的儿子也要遭残疾。

在苏北里下河地区,送“灯”在正月十三上灯时节。所谓送灯,实际不是灯,往往是些用红纸裹好的衬子 (存子的谐音,是箍桶匠用来上箍的工具)、钵子、鱼网等物。这些都是由全福之人(家中子孙齐全的长者) 事前到箍桶匠等人家“偷”来的。

送灯时,衬子或钵子等用红纸包好,置托盘内,由全福之人捧上前引,众乡亲随后,敲锣打鼓来到被送的人家,将托盘供于正堂老爷柜上。这时红烛高照,炮仗鼓乐齐鸣,小夫妻双双行过礼,再由全福之人将灯放置媳妇床上。

有趣的是送“灯”仪式结束后,主人端上汤圆酬谢,每碗4只,每人碗旁只放一根筷子,其余的筷子放在桌子中央。吃者要想获得另一根筷子,须说两句喜庆的话。这喜话还得以筷子为题,是对今后出生孩子的祝愿之辞。一人说完,同桌人齐声喊“好”,方能拿第二根筷子吃汤圆。这种争说喜话犹如即兴命题赛诗会。一般有说:“一根筷子长又圆,养个儿郎会种田”;“一根筷子一头方,养个儿郎开油坊”之类。时代不同,时势有异,喜话也随之变化。如解放战争时期,有人会说: “一根筷子长又轻,养儿参加新四军 (或八路军)”。解放初土改时,有的会说:“一根筷子圆又细,养个儿郎分田地”; “一根筷子命不苦,养个儿郎斗地主”等等。

同桌人说的喜话不允许重复。碰上木讷不善辞令的人或小孩说错了话,或戏谑逗乐者故意说反话时,主家的长辈就出来带舵。如抗日战争时期,有人故意说了句:“一根筷子长又长,养个儿郎当保长。”主人立即说:“这个保长真稀罕,身在曹营心在汉。”说得满屋人齐声叫好。

倘送“灯”后主家真的添了丁,自然得“还灯”。还法是当时收的是钵子,就要买一套大小五只钵子; 如当时收的是衬子,就得买一套箍桶工具送到当时被“偷”去的人家,以表谢意。由送“灯”而生的孩子乳名往往取什么 “存子”、“网子”、“灯钵子”之类。

送灯习俗流行颇广,除江苏不少地方作兴送各种“灯”之外,在广东各地更是花样翻新,有请灯、开灯、庆灯、游灯等等的名堂。

过去广州民间一到灯节时,士女向东行祈子,以百宝灯供神,夜里则祈灯取彩头。同时还流行元宵节到庙里去“请灯”。庙里事先挂有种类繁多的灯,上写种种吉祥的好名目,按名目分等级标价。谁要请灯,告之庙里司祝,司祝便在你所喜欢的那盏灯上贴上“某宅敬请”的字样。待元宵节过后三天,庙祝邀人同挑花灯的人,把灯一一送往请灯的人家,这样请灯的人家即可望得子添丁。

广东海丰,在正月十三那天,神庙里,或宗祠里,都挂起许多花灯,打锣敲鼓,热闹非凡,这叫“开灯”。即使普通人家也要准备许多茶菜,邀请亲戚邻居一同来吃喝,这叫 “庆灯”,又叫 “喝灯茶”。尤其是去年生了男孩的人家元宵一定要具备牲醴,祀神祭祖,设宴欢叙,这叫 “灯酒”。也有一族族众联合举行,动用公产来办“灯酒”,地点集中在祠堂里举行的,这也是庆祝“添丁进口”的活动。

广东翁源之俗,妇人新年回娘家要在元宵前返夫家,参加“庆灯”又叫“庆丁”。大家先备好猪肉、豆腐和莲子,给妇人吃饱,同时准备一种用竹片做骨子,彩色纸张糊制的花灯。灯的正中,点一盏油灯。这种灯要鸣锣放炮,用红绳把它吊在宗祠大厅的梁上,叫“闹灯”,说灯愈闹,则丁愈发。

以往潮州元宵晚上则有游灯。众人打鼓敲锣,抬着神像出游,每人手提一灯,跟着神像一路游行到各姓的宗祠里,然后大放焰火。待游完转回神庙,再各姓人家用三牲果饼酬谢神明。潮州有两句俗谚:“有游灯,家里生千丁; 无游灯,家里要绝种。” 由此可见,游灯与添丁的干系在民众看来是何等的相关。

除了上述送灯、请灯、开灯、庆灯、游灯外,以前在江苏金湖一带,还风行一种更为奇特的抢灯风俗。自除夕到正月初二,土地庙门前都挂有两串共13只灯笼,叫点天灯。初二名为土地爷生日,又是百花诞辰日。这天,久婚不育的夫妻,就请人去抢土地庙上的灯笼,叫“抢头灯”。每年只抢第一盏,抢者如看到头灯已被人捷足先登抢去了,就只能推迟到第二年再抢。

抢灯笼要有6人或13人,抢到了头灯送给了不育夫妇房中,就算送来 “龙子”,主人自然要置酒食相待。如果侥幸真地生了儿女,还要以红蛋酬谢抢红灯的人。孩子出生一年后,做父母的要去土地庙还灯,以谢土地。

现在实行计划生育,多子多孙的旧观念已趋淡薄,不少带有封建迷信和宗族观念的送灯、庆灯、抢灯习俗已逐步消失,但有的地方仍有全福之人送灯的风俗。不过这类风俗已向趁机热闹一番的娱乐性质转化,成为邻里乡亲相互关心的一种表现形式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