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报任安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报任安书分类:【传统文化】 西汉散文。司马迁作。该文作于武帝太始四年(前93)。见《汉书?司马迁传》,《文选》卷四十一。它是司马迁写给朋友任安(字少卿)的一封信。任安曾任郎中,后迁益州刺史,征和二年戾太子发兵杀江充等,命任安发兵,任安未服从,戾太子兵败自杀,任安也被判处腰斩。他致信司马迁,希望迁能“推贤进士”,给予援救,司马迁在他临刑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文中针对任安的来信,说明自己身遭宫刑,地位卑贱,不能承担“推贤进士”的任务,叙述自己遭李陵之祸的前后本末,表白自己崇高的生死观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忍辱含垢的顽强精神。作者以史为证,阐述了发愤著书的观点:“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作者著《史记》,“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书未成而遭祸,故他“就极刑而无愠色”,决心完成这部巨著,“垂空文以自见”,“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则万死不悔。文章结尾描写自己受刑之后痛苦羞辱的心情:“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如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再次说明自己不能“推贤进士”的理由。全文感情强烈,把自己的一腔悲愤和盘托出,引征史实,采用谚语以阐明观点,抒发感慨,深切感人。文中所论的“发愤著书”观点对后代有深远影响,对著《史记》的原因和目的的说明则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