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拗九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拗九

分类:【中国民俗】

农历正月二十九日,福建民间称为“拗九节”。拗九节在福建主要流传于闽中、闽南等地,其来历有送穷、至孝等不同说法。当天早上,家家都要以红糖、红枣及各种杂果煮糜并分赠邻里及娘家,此俗至今仍然。除煮拗九粥相赠外,民间还放鞭炮以示过节。闽中等地还将二月二称为“拗九仔”即小拗九,实即寒食遗俗。

拗九节的含义,除送穷之外,至近现代仍有不少人将其视为孝敬父母长辈的节日。凡是已嫁之女,当日一定要送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为此民间也称之为“孝九粥”或“孝子粥”,也因为如此,闽南等地民间至今仍称之为“孝顺节”。《闽杂记》卷1说:“福州俗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窈九,人家皆以诸果煮粥相馈,如吾乡十二月初八僧尼所送之腊八粥,俗谓目连僧救母之遗,故亦称孝子粥。”清人叶梦吾有诗云:“怀橘蒸梨意不同,一盂枣栗杂双弓。年年报哺同乌鸟,此意榕城有古风。”对这一孝敬父母的好风俗给予很高的评价。但据《荆楚岁时记》正月晦日送穷之说,拗九节可能最早是源于送穷之俗,其后有所衍化而已。闽俗正月初九称“上九”,十九称“中九”,二十九称“后九”,闽方言“后”、“窈”、“拗”同音,拗九当得名于此。近代晚期以来,福州等地民间还将拗九与过九联系在一起。凡父母长辈年龄恰逢九如49、59、69岁等,称为“明九”;凡逢九的倍数如54、63、72、81等,称为“暗九”。长辈逢九,晚辈就要送九。除送拗九糜外,还要加送猪脚、鸭蛋、线面等物,以示做九,祝长辈顺利过九,平安长寿。一般人做九,当天也要吃太平面,以示顺利过九。福州人认为人的寿命中九最难过,一些人时运不济,往往逢九夭亡,过不了九,因此民间最重做九,认为做了九,过了“九”的关,就可以驱灾避邪,长命百岁。当然这是一种迷信看法而已。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