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拦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拦门分类:【传统文化】 旧时流行的结婚习俗。各地不尽一致。如汉族某些地区迎娶新娘回至男家时,从人及村人邻友塞路阻拦不让车、轿进门,讨取吉利钱物后才放行。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迎客回至儿家门,从人及儿家人乞觅利市钱物花红等,谓之拦门。”此俗源于唐代之“障车”。又如湘西土家族地区,当男方抬着花轿,打着“溜子”(打击乐),放着鞭炮,来到新娘家时,女方家用一张桌子拦住门口不让进来,这时男女双方的礼官,一个在外一个在内,点香燃烛,互相敬酒,一问一答讲起礼来。讲的内容很广泛,谈天论地,讲历史,讲典故,猜谜语等。拦门,实际上是双方礼官较量文才及口才。女方输了便搬开桌子,让客人进屋;男方输了就得给女方封红包、送三茶六礼才能进屋。再如广西罗城等地仫佬族,接亲队伍来到女方村寨,当即被该村寨的青年男女拦于寨门外。届时女方推选男女歌手各2人,男歌手向对方女歌手、女歌手向对方男歌手唱“拦门歌一,以诘难形式让其回答问题。例如,女方歌手问:你们是哪村哪家人?来此做什么?接哪家的姑娘?姑娘叫什么名字?长得怎么样?等等。男方歌手要唱“拆门歌”,以赞扬的口吻一一予以回答。如果答得好,合情合理,女方即放其进村,如答非所问,或答不上来,不但会被罚酒取笑,而且会被拖延进村时间。若此,天已傍晚,接亲队伍仍未被放过“关”,女方才派出一位有威望的老人前来为之说情解围。 ①土家族婚姻礼仪。当男家娶亲队伍鼓乐火炮连天跨进寨子,女家亲朋六眷立即关上朝门,没有“朝”之家,则摆张大方桌挡住去路,有的专门请知书识礼者,守候于此,与男家管理先生盘论礼行。管理先生见此状,上前大放鞭炮,筛酒敬奉拦门者,祈请开门移桌放行。两边对抗顶斗,女方拦紧门不开,男方炮竹放了一封又一封,红包丢了一个又一个,酒敬了一杯又一杯,言辞盘论一篇又一篇,还是不开门。女方要男方管理先生从桌子下爬进来,管理先生因之火冒三丈, 向迎亲者挥手大喝一声“冲进去!”迎亲者蜂拥而上,撞门掀桌如闪电般冲了进去!往往为拦门惹得男方怒火中烧,骂起娘来, “管我卵事!我们转回去,莫抬她,让她自己走!”据传,这是远古抢婚的遗存。②仫佬族旧式婚俗中的一项迎亲礼仪。迎亲队伍将到达女家时,送嫁的姐妹们在村前路口设下用犁耙、鸡鸭笼、条凳、竹竿等物摆成的拦门阵,还备下坐凳、茶水,先请迎亲人坐下休息、喝水。然后,送亲姑娘唱拦门歌,迎亲红娘(有的专门带着年青男歌手对歌)唱拆门歌,接着对唱盘歌、猜字歌、散歌等。经过几番较量才放迎亲队伍进村。这种古老的风俗现已消失。 仫佬族的接亲仪式各地有差异。有的地方在婚日当天接亲,接亲客为一女三男,接亲礼为雄鸡二只,猪肘四个,猪肉二斤。有的地方接亲日定在结婚日的前一天,这天男家请亲戚或房族六至十人随同媒人到女家接亲。接亲礼有:解礼时尚未送的一半财礼银,12个封包,一条红布,六个红鸡蛋,一斤猪肉,两个猪肘,单陪的一只雄鸡,双陪的两只雄鸡,两包白盐,两包茶叶,一包槟榔和一壶酒。 当接亲人带着接亲礼物前往女家接亲时,女方村寨的一群男女青年往往在村外设卡“拦门”把他们拦住,给他们敬茶让座后,唱拦门歌,在歌中提出一连串的难题让他们回答。接亲客若能逐一回答对问题,便算拆了门,可以顺利进村,否则就得一直唱到傍晚,等女家派长者出来打圆场,唱了和解歌后,方得进村。 这天女家设酒宴款待接亲客,请房族、姻亲、送亲客作陪。酒宴后,女家挑选一男一女两位青年歌手,陪伴接亲客中的男女两位歌手开设歌堂,村中的男女青年这晚也一起聚集来作陪,大家先是互唱奉承歌,接着唱古条歌,最后唱相互诘难的盘歌,一唱一和,直到天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