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五蕴梵文Pancaskandha的意译,又译“五阴”。佛教名词。蕴,意即积聚、覆蔽。五蕴,认为一切有情的构成可分析为五种因素。1.色蕴,包括“四大”(地、水、火、风)、“五根”(眼、耳、鼻、舌、身)、“五境”(色、声、香、味、触)等一切物质现象;2.受蕴,随感官生起的苦、乐、忧、喜等感觉;3.想蕴,知觉或表象作用;4.行蕴,有目的行动的意志;5.识蕴,统一各种心理作用的根本意识。 五蕴佛教术语。指色、受、想、行、识等五类现象。色蕴,指人体感官及所能感受到的一切物质现象;受蕴,由感官感觉外界事物而引起的痛痒、苦乐、忧喜、好恶等感受;想蕴,指认识直接反映的影象,以及据此形成的感觉、知觉、表象、概念等;行蕴,指思虑、筹划、判断、意向、动机等思维活动;识蕴,指认识所具有的了解、辨别、缘虑、思量和记忆的作用。五蕴从狭义上来讲是现实人的代称,从广义上来讲是物质世界(色)和精神世界(受、想、行、识)的总和。是佛教世界观对世界的基本分析。依据对五蕴的不同解释,佛教各派形成不同的学说体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