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接神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接神

分类:【传统文化】

信仰风俗。旧时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通常在每年夏历除夕夜子时举行。民间认为,除夕夜亥时为旧年末刻,子时为新年初刻,为了在新的一年家庭幸福美满,子时一到,家庭男主人开始发神纸,祭祀神灵,称为“接神”。各地接神仪式略有不同。旧时北京人一般接财神和喜神,男主人向着财神和喜神方向行百余步,焚香叩拜,然后挑灯带路,将神“接”入家中,供上新年水饺,祈求财神、喜神在新的一年里,保佑全家财丁兴旺。在黑龙江、吉林等地,以接财神为主,子时一到,全家门洞大开,男主人提灯到户外接神,女主人下厨煮水饺,财神“接”回后,在院内设供桌,上放香烛,燃放爆竹,男主人祭拜后,迎入屋内,屋里的人要齐声问“迎来财神了”,男主人回答“迎来了,迎来财神了”。此时,家中最小的孩子要躺在事先堆好的被垛上,男主人问:“小日子起来了吗?”,小孩立即回答:“起来了,小日子起来了”。女主人将煮熟的水饺供在神位前,然后全家人围坐一起吃水饺,以示庆贺。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盛大的全民节日。除夕之夜,是春节最热闹的时刻。而有一项世代相传的重要民俗活动,又把除夕夜节日气氛推向最火爆的高潮,那就是“接神”。

俗话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据说,除夕半夜子时,诸神下界。家家户户在庭院中摆设神位,供奉祭品,烧香燃烛,鸣放鞭炮。人们都穿新衣,戴新帽,向神位叩头祀祷,说些吉利话,以求发财。在乡村,人们成帮结伙,打着灯笼,到庙上去焚香烧纸祭神,还要吆喝牲畜,以祈兴旺,这便是接神之礼。此时,家家红烛高烧,户户香烟缭绕,夜空中无数花炮升空,近处远处爆竹声连成一片,真是热闹到了顶点!火爆到了顶点!欢乐到了顶点!

当然,人们接神最希望接的还是财神。谁不希望把财神接到自己家中,保佑自己发财呢!于是,应运而生一种“送财神”的。其实是叫卖印制粗糙财神纸马(财神爷像)的小贩。一到除夕,这些人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叫门:“送财神来了!”当户主开开房门时,他便叨念一套“接神接神,大闪一门;财神到家,越过越发;财神到手,越过越有。”一类的“喜歌”。户主绝不能说“不要”,而要客客气气地掏几个小钱,把财神纸马“请”进家中。即使再穷的人家,也得赏个粘豆包。这样,一个除夕说不上来几位,有时能接十多张花花绿绿的财神纸马。户主为的是过年讨个吉利,送财神的则是为了挣钱。过去,送财神的多是贫寒人家为了生计。如今,送财神的多以此为生财之道。更有甚者,要是户主赏钱不多,不能令其满意,他还会理直气壮地扔上一句:“给的少点儿吧!本儿还没回来呢!”当然,对此也有人不听邪,干脆将送财神的拒之门外。因为他们知道,世上哪有什么神仙保佑,全靠自己辛勤劳动才能获得美满、富裕的生活。

除夕接祖神回家过年的习俗,流行于各地。俗以为,过年是合家团聚的日子,过世的祖先也应与子孙同乐。是日晚,家长带着儿孙先到土地庙拜庙,再到族长家向族神请假,最后,家长命小辈打着灯笼来到祖坟,燃放鞭炮,烧香烧纸磕头毕,打着灯笼领祖神回家过年。祖神到家后要上好拦门棍,以防邪鬼入室,并天天供祭,直到把祖神送走。此俗沿袭至今。

除夕夜,居室和庭院内外,灯烛辉煌,香烟缭绕,全家人围坐一起,通宵不眠,谓之守岁。子夜将近,家人穿戴一新,依长幼尊卑行礼,称“辞岁”。长辈赠晚辈钱币,称“压岁钱”。待子夜,移香案到室外庭院,桌上陈喜神、财神等纸马,焚香、燃烛、满酒,另摆供品。桌前放火盆,燃旺炭,家主就神位前,大礼参拜,以吉词呼唤畜禽,祈其繁衍兴旺,称之“接神”。礼毕,再到天地牌、灶王龛、祖先位前焚香点烛、供祭、叩头,鸣鞭炮,煮面饺,阖家共食,称“吃元宝”;喝汤,名“元包汤”。营口称饺子为“[XCHAR[R200902018_TM.ba0935]][XCHAR[R200902018_TM.ba0937]]”,辽西一带称“装元宝”。

朝阳一带接神时,将供祀天地诸神的桌案合并一处,称之“大龙车”。家主提灯焚香,向四方各行数步,叩拜,请诸吉神入家。然后,移大龙车至院中,焚香、奠酒,面向北方,望空叩拜,口念吉言,烧谷草一束,燃旺火一盆,焚纸化帛,呼之“发纸”。

接神时,鞭炮齐鸣,惊天动地,响声不绝,辞旧迎新,所谓“除夕一夜连双岁,初一五更分二年”。

进入子时开始接神,于供桌上供3碗素馅饺子,每碗5个,多为长辈充任的主祭人举着高香向院里各个方位依次叩首,这些方位都是事先查好的喜神、财神、福神以及阳贵、阴贵诸神所在的方位。礼毕,举香回堂,插入香炉,全家依长幼之序三叩首。最后,将神像、黄钱、元宝等请下,在院中早设好的钱粮盆中与松木枝、芝麻秸一起焚化,同时燃放鞭炮,全家互道“新禧”。

黑龙江省年俗,三十晚夜半子时接神,这是春节盛典,是民间最为重要的节俗。为迎接这一盛典,事前要做多方准备。

接神时要吃接神饺子,这一食俗称“年饺子”,是家家必吃的,认为只有吃了过年饺子才是真正过年。所以不论穷富,都要吃过年饺子,俗语曰:“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 ”

饺子在北方又称为“元宝”、“扁食”、“交子”,是取其吉祥之义,饺子形如元宝,因过年时“一夜连双岁,五更过两年”。接神饺子正是半夜子时吃,“交子”正是取其意。

黑龙江省年俗,吃过除夕家宴,便开始包接神饺子。对包什么饺馅,很有讲究,接神饺子不用酸菜馅,认为一年“酸溜溜”的,会穷酸穷酸的,脾气也会不好。要多包芹菜馅的,芹为“勤”的谐音,吃了“芹”菜馅的接神水饺,新的一年勤劳,不贪懒。有的专包萝卜馅的,认为萝卜顺气,新的一年里能顺心大吉。

包饺子是全家最快乐的事情,往往是男人擀皮,女人包,孩子按饼、送皮前后跑,包好的饺子摆在秫秸盖帘上。饺子摆法有讲究,不能乱摆放,不能圆圈摆,认为那样在新的一年里会路路不通,应该是横成队,竖成行,这意味着新的一年里能四通八达、八方进财。在包饺子时有的包进洗净的硬币,俗信认为吃到这样的饺子,在新的一年里能财源滚滚;有的饺子里包进糖块,认为在新的一年里生活甜美;有的饺子里包进花生米,因花生又称“长生果”,如吃到这样的饺子能健康长寿;有的饺子里包进小块柴炭,如果吃到这样的饺子,认为在新的一年里要遇到黑嘴巴、要挨骂,所以处处要小心。

子夜前要准备好接神用的香供、蜡烛,在乡间,半夜子时是靠看天上的三星来断定时辰。三星已偏西,认为子时已到,家家开始接财神,这是很庄重的年俗。届时院门、房门、里屋门都要大开,在院子正中摆供桌,供桌上摆祭品、升香烛,桌前燃蜡烛,燃放鞭炮,跪拜升香。此时男主人要从外面抱柴,柴谐音为“财”,屋里人要高声问:“财(柴)抱进来了吗? ”男主人高声答:“抱进来了,财(柴)抱进来了!”女主人高声喊:“煮年饺子!”这时水已烧开,开始下饺子。家中最小的孩子,此时暂叫“小日子”,要问:“饺子生(增)不生了? ”女主人答:“生(增)。”“生”谐音“增”,意为多、丰足。煮破饺子不能说破,要说挣,谐音“增”,增多了。要问:“饺子挣没挣? ”女主人答:“饺子挣了!饺子挣了!”当饺子煮好,盛盘上桌时,女主人问:“小日子起来了吗?”孩子从炕被阁上跳起,笑答:“小日子起来了! 小日子起来了!”年饺子上桌,全家人团聚喜庆,开始有滋有味地品尝年饺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