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文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文庙

分类:【文化精萃】

越南古代建筑群体。位于河内市南文庙街。始建于1070年李圣宗时期,初奉周公和孔子,塑有周公、孔子二圣及四配像,同时奉有72贤画像。1156李英宗重修,仅奉孔子。1076年李仁宗于文庙后建国子监,为官家子弟学习场所。1475年黎圣宗于文庙前开始为科举中第的进士竖碑。1762年黎显宗将国子监改称太学院。1802年阮朝嘉隆皇帝改太学院为启圣祠,增建奎文阁,定名河内文庙。1833年阮朝明命皇帝修缮,筑围墙。1858年嗣德皇帝在大拜堂两侧增建左右厢,重整进士碑。庙宇建筑群坐北朝南,纵深350米,北宽75米,南宽60米,围有岩石围墙。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大前门、大中门、奎文阁、千官井、大成门、大拜堂、正寝殿、启圣祠。主建筑大拜堂与正寝殿一前一后位于正院,中间隔有一重檐方亭。大拜堂为举行祭礼之所,堂内正中有一横匾,上题“万世师表”四个汉字,为中国清朝皇帝康熙手书。正寝殿内设有孔子供桌,两侧厢中奉祀中越两国先儒。奎文阁昔日为文人集会研讨学术之所。千官井为一方形水池,东西两侧进士碑林立。启圣祠奉祀孔子父母。文庙以存有进士碑而闻名,据统计,1442至1778年的336年中,应立碑116块,现存82块。有些碑在动乱中被毁,有的年间未立。文庙建筑现除启圣祠被毁严重外,基本保存了原来的风貌。文庙不仅是越南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中越古代文化交流的见证。

坐落在天津城厢东门里大街北侧。文庙又称孔庙、学宫、卫学、府学等。是天津地区保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明正统元年(1436年)建,万历十四年(1586年)重修、扩建。清雍正年间,天津府、县同设治所于城内,因而庙东为府庙,西为县庙,均有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配殿等。府庙主体建筑的殿顶均用金黄色琉璃瓦覆盖,雕梁画栋,装饰精美。庙外有二柱三楼式牌坊两座,明代建造,万历、清康熙年间重修。为天津城内仅存的过街牌楼。

在韩城东学巷内。创建于元,明洪武四年重修,为陕西现存6个大型古建群之一。庙南为一琉璃五龙壁,长17米,高4.2米。影壁后为棂星门,上悬文庙匾额。入院古柏参天,有沣池、石桥以及6座碑亭。跨过戟门,即到大成殿。大成殿面宽3间,暗5间,进深4间,殿两侧东西庑各13间。殿后用花墙相隔,进入第三院,两边有东西碑林、掌酒司、典库司,北面高台上为尊经阁,组成第四院落。尊经阁台高3.5米,周围花墙,为重檐歇山顶。整个文庙建筑面积为8100平方米。

即孔庙,天津市内保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位于南开区旧城东门里。始建于明代。经明、清两代修葺扩建,而成今之规模。庙内有宫墙(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配殿等。主体建筑殿顶均用黄琉璃瓦覆盖,雕梁画栋,装饰精美。庙外有二柱三楼式木结构牌楼两座,是天津地区仅存的过街牌楼,在国内现存牌楼中亦为罕见。

位于文庙路215号,祭祀孔子的古建筑群。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当时有棂星门、泮池、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魁星阁等建筑。曾是小刀会刘丽川的大本营。咸丰十年,太平军进军上海时,英、法军曾驻屯于此。1949年后两次修缮明伦堂、大成殿和魁星阁。大成殿前有一尊高1.8米的铜铸孔子全身像。今南市区文化馆设此,成为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每年于此举行“文庙书市”和“文庙庙会”,颇具民俗风情色彩。

位于学前街第八中学内,为无锡最初的官立学校――学宫,亦称孔庙。北宋仁宗嘉钓三年(1058)无锡知县张诜创建。南临束带河,沿河竖72根人形石柱,以示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孔庙东首有坊,名学门,其左右匾曰“六科三解元,一榜九进士”。中心建筑大成殿,悬有清康熙题“万世师表”,雍正题“生民未有”,乾隆书“与天地参”等匾额。殿前为露台,再前为戟门,东为官祠、忠孝祠,西为乡贤祠,外有棂星门。还有敬义坊、尊经阁、崇圣祠、明伦堂、遗爱祠、后土祠、进贤亭、状元坊、讲堂、文昌阁、教谕署等。

位于城南。始建于唐武德年间,宋时毁于战火。南宋后重修达八次,庙址有所变迁。清雍正十二年(1734)在旧址上扩建明伦堂。传统宫殿式建筑,分前后两殿,左右长廊。前殿有三重门,满布鼓灯,左右有耳室。后殿为正殿,置石狮。结构庄谨,气势颇雄。庙内的雕刻工艺十分精美。1941年曾作全面翻修,基本保持原貌。现辟为萍乡市博物馆,陈列自新石器时期以来当地的大批历史文物。其中的西周编钟、战国铜鼎及青铜剑、西汉透光镜及五铢钱范、晋代青花瓶、唐代铜钟等,都十分珍贵。

位于利民西街。始建于唐,金初毁于兵火。明洪武二年(1369)重修,后屡加修葺增建。庙内现存大成殿,清康熙年间重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庑殿式,绿琉璃瓦覆顶,庄重大方。庙前泮池之南有琉璃影壁,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高9.5米,宽24.45米,厚1.63米,由三组彩釉方砖浮雕组成,主体画面长13.5米,为四龙戏二珠,东西两侧为麒麟望日、双凤朝阳图。色调和谐,匠心独出,为明代琉璃砖雕艺术珍品。

位于市东南隅,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后多次重修扩建,而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总面积1500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由东西两组建筑构成。庙内古柏参天,庭院幽静。东以文昌祠为中心,前有山门,后有崇圣祠,中为二门和戏楼,左右祠宇、庑殿对称。西以大成殿为中心,前有泮池,池上的状元桥古朴庄重,后有尊经阁,中为棂星门、戟门。大成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周围绕以回廊。文庙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内设8个展室,陈列书画、石碑、石刻、木雕、铜像、刺绣等古代文物。文庙系甘肃省保护较完整的古建筑群,有“陇右学宫之冠”美称,现为武威市博物馆所在地。

位于市区东学巷内。由南北四个院落组成,规模宏伟壮丽。棂星门(正门)前有五龙琉璃照壁一座,高4.2米,长17米。大成殿(正殿)在第二院内,面阔五间,两侧庑殿各十三间。尊经阁位于第四院内,基台高3.5米,重檐歇山顶。前院与第三院有泮池、石桥、典库司、掌酒司,以及碑刻多通。庙址占地8100平方米,古柏参天,葱茏茂密。文庙建于元代,明洪武四年(1371)重修。现存建筑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为陕西现存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之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