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新书分类:【文化精萃】 西汉初年贾谊的著作。亦称《贾子》。计10卷58篇。《汉书?艺文志》列为儒家,著录58篇。今《问孝》、《礼客语上》两篇有录无书,实为56篇。关于《新书》的真伪问题,历史上一直有争论,目前学术界一般都认为今本《贾子新书》有贾谊的论文,杂稿以及讲学记录,基本可信,而非伪书。内容主要总结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为汉初统治者提出各项建议和方策。主张在政治上“去就有序、变化因时”,以维护长久统治,提出“民为邦本”的思想。奉劝君主要以“仁义恩厚”和“权势法制”加强统治。主张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制。《过秦论》一篇影响较大,成为流传至今的佳作。《新书》的版本很多,通行的有《四部丛刊》影印本,清卢文?《抱语堂丛书》本、《诸子集成》本。 是书为西汉贾谊(前200年―前168)所著,又称《贾子》,共十卷58篇(其中《问孝》、《礼容语上》有目无书)。有卢文?《抱经堂丛书》本、《龙溪精舍丛书》本、《诸子集成》本及《四部丛刊》影印本。该书作者是西汉著名哲学家、政治家。文帝时召为博士,迁太中大夫,后谪为长沙王太傅,因忧国伤时而早逝,事迹详见《史记?屈原贾谊列传》。书中总结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教训,提出“以民为本”的思想:“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大政》)严肃警告统治者:“民者万世之本不可欺”,“民者多力不可敌”,“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同上)世界观方面认为宇宙万物是天地阴阳自然产生的:“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肯定宇宙万物变动不居:“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鹏鸟赋》)。承认事物的矛盾对立及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忧喜聚门,告凶同域”,“万物回薄,振荡相转”(《道术》)。把朴素辩证法运用于社会伦理生活,概括出几十对善恶相反的矛盾范畴,如忠与倍(背)、孝与孽、惠与困、悌与傲、恭与?、敬与慢、贞与伪、平与险、廉与贪、公与私、正与邪、慈与忍、德与怨、行与污、仁与戾、和与乖……等等,深化了对道德行为和伦理观念的认识。认识论方面主张虚心应物象镜鉴和衡器一样如实反映事物,公平衡量事物,不囿于主观私见:“清虚而静,令名自命,令物自定,如鉴之应,如衡之称。”(《道术》) 学术类著作。亦称《贾子新书》、《贾谊新书》、《贾子》。西汉贾谊撰。《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类著录《贾谊》五十八篇。《汉书?贾谊传》亦云其著书五十八篇。今本十卷篇目五十六,其中《问孝》一篇有目无文,实存五十五篇。通行版本有《四部丛刊》本、卢文?《抢经堂丛书》本、《龙溪精舍丛书》本。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始谓传本“非谊本书”。清《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传本“多取《汉书》谊本传之文,割裂章段,颠倒次序,而加以标题,殊瞀乱无序。疑旧本残阙,好事者取本传所载,离析其文,以足五十八篇之数,不可谓真出贾谊之手,亦不可谓非出贾谊之手也。”清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辨之甚详,定为贾谊之论文、杂稿和讲学记录,由刘向编辑成书,基本可信为贾谊著作。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抢经堂丛书》、《龙溪精舍丛书》、《百子全书》诸版本。《新书》把秦亡的原因归结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对陆贾提出的“逆取而顺守之”的政治观点作了发挥。阐述了“民无不为本”(《大政》)的命题,认为民是国与君的根本,民是国与君的命脉,国与君的事业都是民所作出来的,国君的威力都是民所给予的。国之祸福不取决于天,而取决于士民。向汉代统治者提出“厉廉耻行礼义”(《阶级》),移风易俗,富国强兵;众建诸侯,削弱藩臣;以民为本,驱民归农等长治久安之策。反对“繁刑严诛”、“赋敛无度”,主张以“仁义恩厚”和“权势法制”结合加强统治。其哲学论文《道德说》等篇提出“德有六理”说,认为“德”是“六理”(道、德、性、神、明、命)的总和,“六理”是事物的六个方面。而“六理”都必存在于“形”,不能离开“形”独立存在。提出“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的命题,也有认识论意义。认为祸福“非粹在天也,必在士民”,人可以“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同时杂有阴阳灾异思想。其整体思想以儒家为主,也吸收了阴阳家、法家和黄老的一些观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