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修本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新修本草分类:【文化精萃】 药物学著作。简称《唐本草》。唐代显庆二年,长孙无忌等23人奉诏编撰,成书于659年,共五十四卷,包括正文、图和图经三部分。正文二十卷,另目录一卷,乃由《本草经集注》增补隋、唐以来的新药品种重新修订改编而成,其收药850余种,分为玉石、草、木、禽兽、生鱼、果、菜、米谷及有名未用等9类,并分别记述各药性味、主治及用法。《新修本草图》七卷,《新修本草图经》二十五卷。书中附图皆据当时广泛征集全国各地所产药物标本绘制而成,并注经说明药物的采集及制作方法。该书图经备致,广验产地,详探秘要,保存了一些古代珍贵本草著作的原文,总结了唐以前药物学的成就,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堪称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亦是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典。唐以后,本书正文收录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等书中,本草图及图经部分则早已亡佚。后人发现本书较古的传抄本,主要有日本藏本(13、14世纪抄本)的残卷共10卷,又补辑1卷(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影印本)以及敦煌出土的两种残卷断片。 药物学书。一名《唐本草》。唐代官修药典。由苏敬等编撰,成书于显庆四年(659),乃据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补充校勘而成。凡54卷,包括本草20卷,药图25卷,图经7卷,另目录2卷。收载药物850余种,新增114种。首创药物自然来源分类法,收全国郡县所呈药物标本,描绘成图,篇幅超过本草正文,为最早药物图谱。惜已佚。书中记载以白锡、银箔、水银制成汞合金银膏填充剂补牙,比英国柏尔1819年用汞合金镶牙早1100多年,系世界医学史上最早补牙记载。为我国和世界上由国家颁行的第一部药典,比欧洲最早佛罗伦萨药典(1498)、纽伦堡药典(1546)早800多年,公元731年,日本国内即有田边史手抄本出现,10世纪初日本律令规定为医生必读书。 中国最早的药典、本草专著又称《唐本草》,全书54卷,集体编修。在没有修纂本书之前,人们应用《本草经集注》来做为中药学的指导性著作。这部书自南朝的陶弘景著成之后,至唐代已经应用整整一百多年,不仅因为辗转传抄而产生错误,通过实践,人们也发现其中不少问题。加上一百多年来,已经积累了不少新的用药经验,而且通过中外交流,又有不少舶来药品输入。这些都说明《本草经集注》亟待修订。当时,有右监门府长史名叫苏敬的向政府提出编修新本草书的建议,得到当时政府的批准,并命令由长孙无忌、李?等人领衔编修,实际上还是由苏敬负主要责任,经过二年的工作,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编成。 全书共有正经(文字)20卷、药图25卷、图经7卷(即图的文字说明),加上2卷目录,共54卷,所载药物844种,分成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米谷、有名未用九大类。本书是当时由政府明令全国提供药物的材料编成的,还绘有实物图。书中除比过去的本草书增加了不少有效的实用药物外,如用来镇静的阿魏,泻下的蓖麻子,杀虫的鹤虱等,还增加了不少外来的药物,如安息香、龙脑香、诃黎勒、胡椒等等,使我国本草学的内容大大丰富起来了。 这部书编成后,呈给政府审定,经批准后颁发到全国做为药物标准执行。因此,它具有药典的性质,比世界公认的1542年颁行的《纽伦堡药典》要早数百年。这部书不仅在唐政府主办的医学校太医署中做为教科书应用,不久传入日本。公元701年,日本政府颁行的医药法《大宝律令?疾医令》也规定本书做为医学生的必修课程,直到公元十世纪初,日本的《延喜式》律令仍规定医生要读《新修本草》。本书后来佚传,只有后来在敦煌发现的残卷本10卷,现国内及日本均有后人从其他本草书及有关材料中辑出的辑佚本。 医著。唐代曹州离狐(今曹县)人李?等编撰。显庆四年(659年)颁行。是我国第一部药典。内容分正文、图及图经三部分。本草是在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增补修订、改编而成。全书共收载药物850种,按自然来源分类方法详细介绍了各药产地、性味及作用,并附插图。成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图谱和珍贵的本草文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