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族长公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族长公分类:【中国民俗】 在一个同姓聚居的宗族中,往往要有一位族长来主持本族的日常工作。各地民间的族长称“宗子”或“族长公”,一般都是推举族内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者为族长。在封建时代,族长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很大的宗法权力。一般而言,宗族内部的各项事务和日常管理一般都由族长担当。其大如宗庙祭祀、族产管理,小到家庭纠纷和婚丧喜庆,族长都拥有宗法大权。福建地区的族长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宋代理学家提出恢复宗子法的主张后,宗子的族长地位在福建各地民间家族中被普遍承传下来。如侯官云程林氏家族在其族谱中对宗子的作用曾作了详细的阐述:“治家当仿古立宗法,如始祖之嫡子则承始祖之祀,从此直下。嫡子世为大宗,合族宗之。是继始祖之嫡,谓百世不迁之宗也,此谓大宗。……大宗所以统其宗族,合族有大事,必各禀小宗而后行,又诸小宗必总统于大宗之子,如此则宗族之内,人情相禀,人伦不乱,治家之要法也,子孙其遵而行之。” ① 除此之外,各地民间在家族分支的各房中均立有房长。他既是本房的代表,又是族长的辅佐,在传统祭祀和处理家族事务等方面亦拥有很大的权力。因此,旧时各地民间家族的各种事务实际上往往并非一个族长所能统管。一般而言,在一些大家族中,族长之下往往还有房长、士绅和掌事的董首等人,在以族长为首的“领导班子”统领下,由这些人构成宗族管理阶层。他们可以召集宗族会议,主持祭祖仪式,代祖先立言行事;还可以制定和修改各种家训族规,操纵家族事务,规约族人行为,并充当族人纠纷裁判和法官的角色。他们控制着族田和其他共有财产的管理权和分配权,控制着宗族与外部的各种联系。对于触犯家规的族人,族长有权做出各种处罚和惩治决定,直至处死。因此,以族长为代表的宗族和家族管理集团,实际上拥有主宰家族一切事务的最高权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