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无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无常分类:【传统文化】 ①佛教用语。意谓世间一切事物均处于生起、变异、坏灭过程中,无常住不变者,故称为“无常”。《六祖坛经》:“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涅?经?寿命品》:“是身无常,念念不住,犹如电光暴水幻炎。”《无常经》:“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无常”普遍存在,若就时刻不断生灭上看,称“刹那无常”,若就一定阶段连续上看,称“相续无常”。②民间迷信风俗指人死时勾摄生魂之使者,称为“无常鬼”或“无常”。 佛教地狱鬼名,亦称无常使,无常杀鬼。鲁迅《朝花夕拾?无常》言无常系道地的中国鬼,与印度佛经无源: “在印度佛经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是有的,都在地狱里作主任。至于勾摄生魂的使者的这无常先生,却似乎于古无征,耳所习闻的只有什么‘人生无常’之类的话。”鲁迅此说并不准确,无常确实源于佛教。无常梵语为阿你怛也An-itya,有二义,一指刹那间有生住异灭的变化;一指相续之间有生住异灭的变化。两义皆指时间变异不定而言,亦可喻为生命的幻灭存亡无常,因目造成生命死亡的勾魂鬼吏为无常。《十王经》曰:“阎魔法王遣阎魔卒:一名夺魂鬼;二名夺精鬼;三名缚魄鬼;即缚三魂至门关树下。”佛教又称无常为杀鬼,有生者有死,由于无常之理,因而譬无常之理曰杀鬼,杀人之幽鬼也。《止观》卷七:“无常杀鬼,不择豪贤。”《昆奈耶律》卷三十四:“于寺门屋下画生死轮。……于轮上应作无常大鬼,蓬发张口,长舒两臂抱生死轮。”中国民俗中的无常亦有不同的刻画,鲁迅《朝花夕拾?无常》写道:“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平时也常常可以遇见他。譬喻城隍庙或东岳庙中,大殿后面就有一间暗室,叫作‘阴司间’,在才可辨色的昏暗中,塑着各种鬼:吊死鬼、跌死鬼、虎伤鬼、科场鬼,……而一进门口所看见的长而白的东西就是他……听说他一手还拿着铁索,因为他是勾摄生魂的使者。”无常穿的是斩衰的衣服,腰间束草绳,脚着草鞋,项挂纸锭;手拿破芭蕉扇、铁索、算盘;肩膀耸起,头发披下;八字眉眼,头戴长方帽,二尺来高。十足的小丑形象。 现代鬼话。叙述小孩得到无常鬼帽子的故事。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得到一顶无常鬼的帽子,他每天戴着此帽到屠夫家偷肉,因为戴着无常鬼的帽子,别人是看不见他的。一日,屠夫见外面飞来一块红布,觉得奇怪,伸手一抓,帽子落地,孩子顿时显出。原来孩子母亲用红布在帽子外面补了一块,以致事情败露。见黄一德、徐晋《鬼话》(上海儿童书局1931年版)。 佛教教义。指人生的空虚无常,一切东西皆为生灭转变,而非常驻永恒。为三法印之一。佛典中经常提到的有:刹那无常,指一切有为法,刹那之间,有生、住、异、灭的变化;相续无常,谓一切有为法在一期相续之上有生,住、异、灭四相。佛教有时又将“无常”分为:众生无常,指人生变化无常,最终要归于消灭;世界无常,指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终将归于消灭;诸念无常,指人们的思维概念都是瞬息万变的,所谓“念念生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