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明代天主教在中原的活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明代天主教在中原的活动分类:【地域文化】 明朝时,我国和天主教接触始于万历九年(1581年)意大利耶苏会的教士利马窦。他深明汉学,通晓儒术,交结李之藻、徐光启、杨廷筠等中国知名之士。他最大的贡献在于介绍、译著西方学术著作。16世纪到17世纪100多年中的西学极盛一时,人才辈出,差不多都受到他的影响。天启四年(1624年)意大利耶苏会教士艾儒略接着来到中国。当时,士大夫中守旧的人士,纷纷著书立说,对新学与洋教攻击不遗余力。但当时东林党的首领人物,如叶尚高、左光先等人则对新学表示支持。叶尚高有《赠泰西诸子诗》云:“著书多格言,结交皆贤士,我亦与之游,冷然得深旨。”赞许之意,溢于言表。 河南在明代接受天主教也开始于万历年间。从公元1603年到1628年,天主教徒艾儒略、金尼阁(法国耶苏会教士)、郭居静(意大利耶苏会教士)等人,都先后到开封作传教活动。万历四十二年(1613年),意大利人毕方济来到中国,他从南京赴山西,路过开封,拜访了地方长官和贵族,大受赏识,于是就留居于河南。他与当地亲王、官吏相友善,信教者日众。在开封城内洪河沿街附近,修建了一座教堂。其后,费乐德在河南开封传教进行得也很顺利,在不长的时间内,发展了教徒1000多人。 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第三次围攻开封,守城的官兵力尽难支,遂决黄河堤,企图淹没攻城的农民起义军阵地,不料开封全城悉遭灭顶之灾,死者30多万。费德乐也被这次洪水淹死,教友中仅二人幸得死内逃生,天主教在河南的传教活动,遂又一次宣告中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