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明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明史

分类:【文化精萃】

纪传体史书。清代明史馆纂修。署名张廷玉撰,三百三十二卷。创修于顺治二年(1645),再修于康熙四年(1665),无进展;重修于康熙十八年(1679),以徐文元为监修,张玉书、王鸿绪、张廷玉及万斯同等人编撰,万斯同以布衣身份参加,用力最多。历时二十年,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编成《明史稿》四百六十卷。后被王鸿绪删为三百十卷,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定稿。至雍正元年(1723)又对王稿进行删改,由张廷玉主编,雍正十三年(1735)最后定本,乾隆四年(1739)刊行。本书共经四次修改,历时整90年,是官修正史中费时最长的一部。记叙范围上起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下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共276年的史事。多取材于《明实录》、档案、文集、奏议、志书、邸报、私史等。资料可靠,取材广泛,编订严谨,考证较精,文字简洁,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是研究明史的基本资料。尤其是《土司传》、《外国传》、《西域传》等史料,十分珍贵。本书最大缺点是凡不利于清统治的史事均被删除。有武英殿原刻本,1974年中华书局校点本。

书名。清代张廷玉等撰。纪传体明代史,共332卷。计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0卷。记洪武元年(1368)至崇祯十七年(1644)277年史事。是书修撰始于顺治二年(1645),当时政权初立,人材不备,史料缺乏,未成而止。康熙十八年(1679),以徐文元为监修,万斯同以布衣入以修史,用功最勤,至康熙末,初稿大部完成。雍正元年(1723)总裁张廷玉等继续修撰,十三年(1735)定稿,前后历91年,为24史中编撰时间最长者。主要取材于明朝《实录》、档案,以及文集、奏议、图经、志书、传记、邸报等有关著述和材料。全书体例严谨,材料丰富,叙事清晰,文字简明,编排得当,史料价值较高。又专立《阉党传》、《流贼传》、《土司传》等,不仅反映明代突出社会问题,也为了解和研究宦官,明末农民起义和民族问题,提供集中而系统材料。惟清代祖先建州女真部史事有缺漏,南明史事亦寥寥数语,但仍不失为研究明朝历史之主要参考书。最早版本为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原刻本。

皇帝钦定的最后一部正史。清张廷玉等撰。《明史》是“二十四史” 中编撰时间最长的一部,曾经过三次修撰,第一次在顺治二年 (明朝亡国的次年),第二次在康熙十八年,第三次在雍正元年。等到乾隆四年,由大学士张廷玉领衔,奏上《明史》时,距明朝亡国已经近百年了。乾隆四十二年,英廉、和坤、刘墉等又奉命重新修订,由皇帝 “亲阅鉴定”,颁行问世,这才是今天通行的《明史》。《明史》虽然对于满洲的兴起,叙述暖昧,甚至隐讳其先世与明朝的臣属关系,但大体上还算得上 “良史”。明代保留下来的史料非常丰富,而前后参加修史的人,多是当时第一流的专家,尤其是康熙时,曾经举行过一次博学鸿词试,破格录取非常之人,被录取者如朱彝尊、毛奇龄、陈维崧、潘耒等五十人后来都进了 《明史》 馆。当时的总裁徐元文还特地向康熙皇帝申请, 将黄宗羲等明朝遗民聘入史馆,如果不愿到的,也把他们所著的史书抄来。结果黄宗羲虽然未到,但他的弟子万斯同却来了,住在顾炎武的外甥徐元文家中,不署衔,不受俸,只以布衣身份参加撰修 《明史》 的工作。《明史》 的纂修义例,是经过顾炎武、黄宗羲的商讨而厘订的。黄宗羲曾撰有 《明史案》、《明儒学案》等,这些著述都作了万斯同所撰《明史稿》 的基本材料,而万斯同的 《明史稿》后来又成为 《明史》的底本。因此,在唐以后官修的正史中,如以总体质量而论,《明史》 是名列前茅的。

书名。清张廷玉等撰,332卷。现通行版本为中华书局校点本。现存最早版本为乾隆四年武英殿原本。

本书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迄于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记载了明王朝277年的历史。计有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0卷。

本书为二十四史中最后一部,也是编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史书,前后历时95年。参与编修人员约300人左右,为历代设馆修史中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一次。因得力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万斯同、全祖望、潘柽章、潘耒、戴名世等著名的历史学者,于正史之中还能表现出不少特点。第一,取材丰富。历来官修史书,没有比清修《明史》所根据的原始材料更丰富的,仅参考、引用和做为底本的以上著名学者的著述,就有几万卷之多。诸如开国统一、靖难之役、郑和下西洋、宦官专政、矿税的纷扰、农民大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皆有专著可供参考、引用,因而能真实地反映明朝的社会情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第二,编撰方法有所改进。将列传分为17类,创立《阉党》、《土司》、《流贼》三传,保存珍贵史料较多。志书材料十分精辟,如《天文志》首先介绍利玛窦的天文理论,再以中国的天文学说参证之。《艺文志》只列明人之著作,改正以前古今通列的缺点。《食货》、《河渠》、《兵》三志详细而有条理,能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紊乱,及明朝边防设施与军备的改进。

本书修于文字狱盛行的清代,当时的学者怕招致横祸,往往予以好评。今天总的说来《明史》在“二十四史”中,还算是写得较好的一部史书,体例严谨,文字精练,内容也充实,仍是研究明代历史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史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4: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