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易县清西陵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易县清西陵分类:【地域文化】 清西陵位于易县梁各庄西,方圆共100公里,四周群峦叠嶂,树木茂盛,风景秀丽。这里西靠著名的紫荆关,南依易水,与狼牙山相望,东有二千多年前的燕国下都遗址,确是一方得天独好的风水宝地。在这里先后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妃嫔和公主园寝七座,埋葬了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9个皇后,27个妃子。 最早在这里建陵的是雍正(胤肚)皇帝。最初雍正皇帝的陵址选在东陵九凤朝阳山,但雍正皇帝认为“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后来,雍正皇帝的弟弟允祥亲王等在易州境内泰宁山下为雍正皇帝找到了“万年吉地”。雍正皇帝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决定在此建陵。俟后,嘉庆、道光和光绪陵墓相继在这里修建,西陵遂为清朝两大陵寝之一。 雍正皇帝的泰陵座落在泰宁山主峰下,于雍正八年(1730年)始建。泰陵是西陵的中心,其他陵寝分别建于东西两侧,规制与清东陵基本相同。泰陵规模最大,建筑齐全,体系完备。从最南端的五孔石拱桥起,沿五里长的神道向北,主要建筑有:石牌坊、大碑楼、石桥、石象生、龙凤门、小碑楼、神厨库、朝房、隆恩门、配殿、龙恩殿、明楼、宝顶等。 在清东陵只有一座石牌坊,而西陵泰陵则有三座石牌坊,结构和形式与清东陵石牌坊基本相同。石牌坊一座位于神道中轴线上,其他两座位置稍后,分列左右,布局得体,气势轩昂。 嘉庆皇帝的昌陵位于泰陵西侧,规模仅次于泰陵。道光皇帝的慕陵位于泰陵西约10华里处的龙泉峪。陵寝建筑布局比较特殊,没有大碑楼、神道、石象生,也没有方城、明楼等建筑。但隆恩殿的建筑却与其他帝后陵不同。隆恩殿及两配殿完全由珍贵典雅的金丝楠木建筑而成,不饰彩绘,全系本色;天花板、雀替、梁枋、门窗上雕刻着数以千计的云龙、蟠龙、游龙,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使隆恩殿犹如一座雕龙的博物馆,雅素大方,雄伟壮阔,风格十分独特。 崇陵是光绪皇帝的陵寝,建在泰陵东面五公里处的金龙峪,是我国现存帝后陵中最后的一座。崇陵葬有光绪皇帝和孝定景皇后。建筑规模和范围较小,没有大碑楼、神道和石象生等建筑,但排水系统较为完善。 光绪皇帝在位期间并未营建陵墓,在他死后,宣统元年(1909年)才开始建陵,1911年辛亥革命后,由逊清皇室继续修建。至1915年竣工。建国前崇陵地宫曾被盗掘,1980年经国家批准进行了清修整理,现已对外开放。 在崇陵东侧建有崇妃园寝,埋葬着光绪皇帝的瑾妃和珍妃。珍妃因支持光绪皇帝,顶撞慈禧太后,两次被打入冷宫。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在出逃前令太监将珍妃推入井内淹死,珍妃时年24岁。1901年珍妃的尸体被打捞上来,葬在北京西直门外田村,1915年随光绪皇帝迁葬至此。 建国以后,国家设置专门机构负责西陵的保护和管理,对陵寝古建筑进行了有计划的修缮。陵区内松林树海一望无边,陵北峰峦叠翠,环境幽雅,景色秀美宜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