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春社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春社

分类:【传统文化】

旧时汉族民间岁时习俗。流行于全国各地。时在夏历二月初二。俗为社公生日。社即土地神,亦称社公、土地公。立春后五戊为春社。是日,各街社里,逐户集资雇班演戏,到处张灯挂纸,为当境土地庆寿。农民将金纸挂在竹枝上,插于田中,祈求丰年。此俗源流久远。《礼》:“二月祀大社之日,荐韭卵于社祢。”《王志》载:旧俗礼后土演剧,乡村是日祭句芒神。《墨庄漫录》:“唐宗社日,人家妇女皆停针黹,不事女红。清《蓬溪县续志》载:二日,称“土地生日”。街乡遍立小祠,是日祀而饮,或演傀儡,有至累日者。明清时广安州一带,视二月初二为社公诞辰,八月初二为社母诞辰。届时,城市临街搭台演剧,乡村桥梁山宅有庙处所,皆醵玺祀神聚饮,曰“土地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彩为社,为屋于社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谚曰“新坟不过社”,各家均于社日前祭扫,谓为“拦社”。

中国古代节名,指春季祭社神的日子“社” 为土地之神,我国古代以农为本,“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对土地之神十分崇敬。每当春耕来临之际,都要祭祀社神以祈求丰收。举行春社的时间一般都在春分之前,宋代以后则定于立春后的第五个戌日。明、清两代皇帝都要祭先农坛,行亲耕礼,以示全国春耕开始之意。清王朝从康熙帝始,每年均须于中和殿举行这一仪式。皇帝在亲耕的前一日至中和殿,省视写有祭文的祝版和亲耕时要使用的农具、种子等物。第二天,在仪仗和乐队的导引下,皇帝来到先农坛举行亲耕礼。仪式开始,依次由皇帝、王公大臣扶犁播种,皇帝往返四次,王公往返五次,卿大夫往返九次 事后,皇帝宣布全国春耕开始。

岁时祭祀习俗。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 “是故夏店、秋尝、冬?、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日期约在春分和秋分前后。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 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会聚宴饮的性质。故唐人王驾《社日》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的诗句。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俗称“社神生日”,在立春后第5个戊日,即春分前后,农民常与春分比较以测丰歉。俗有“先分后社,无米过夜;先社后分,米谷倒囤”、“先社后分,米谷打堆;先分后社,米糠对扯”、“先分后社,收成较差;先社后分,五谷丰登”的农谚。又说“社过南风日日晴”。春社是旧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传说社公(俗称“福主”)是主持一方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的土地神。过去,一般以村为单位,要建一个社司庙,多造在村头,代表本方土地神。小庙上对联为“年年降吉祥,岁岁赐平安”。这一天,要敬香烧纸,用酒肉祭祀,出资演社戏,男丁要到祠堂吃酒,称“社饮”,也叫“吃社”。明代理学家刘阳曾在安福倡导“社饮之会”,曾留有诗句“社酒年年乐岁康,山人对酒话偏长”。社饮之会每会5天,父老乡亲都参加,宣讲孔孟之道,制定乡规民约。春社又是重要农时界限,谚云“人勤春早,懒人伴社”,“男人吃了社,屁股朝上脑朝下;女人吃了社,纺花搓苎不消话”。意思是说吃社后,便应开始劳作。现在社日不兴聚会,只是家家户户仍喜做各种?点,亲戚间互相馈赠。

社日,是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传统节日,时间分别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大体相当于春分和秋分后,所以有些地方以春分为春社,秋分为秋社。土地与谷物的关系自古以来密切,社稷(谷物的一种)经常联在一起,代表国家,祭土地神同时也祭五谷神。旧时,社日村民结成一伙,吃社饭,喝社酒,据说社酒可以治聋。有的地方社日习惯吃面条,称为社面。鲁北地区祀先祖,调社饭。吃社饭时充满着村民和睦欢乐气氛,无论品阶,以长幼为序;不管贵贱,食物平均分配,聚众痛饮,扶醉而归。有的地方还聚钱演戏以祈丰年。据清咸丰九年《金乡县志》记载:“金邑旧有里社坛三十三。明制,乡村每里一百户,立坛一所,祀土谷之神,祈祷雨?。每岁一户,轮当会首,春秋二社,约聚祭祀。祭用一羊、一豕、果酒、香烛,祭毕会饮。先令一人读抑强扶弱之誓,读完之后按次序依次饮酒。”其词曰:

凡我同里之人,各遵守礼法,勿恃强凌弱,违者,先共制之,然后经官。或贫无可赡,周给其家,三年不立,不便入会。奸盗诈伪,一切为非之人,并不许入会。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