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春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春节分类:【风俗文化】 又称过年。汉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至十五日结束。据《书?舞典》和《梦梁录》等文献记载,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当时过年的时间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到岁末。这一天,人们把它当成盛大的节日来庆贺。北宋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争插新桃换旧符“。写出了当时春节的盛况。吴自牧《梦梁录》中说当时杭州春节“官放公私僦屋钱三日,士大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不论贫富,游玩珠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仍有许多人习惯地把春节叫过年。相传在太古时候,有个叫“年”的怪兽凶残无比,每隔365天,晚上就要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因此,人们到时都要熄灯灭火,避难躲灾。一次,“年”到一户人家门口,恰巧这家人穿着红衣,点了一堆竹子取暖,小孩一不小心,把一个水盆碰落地上,燃烧的竹子顿时爆响不已,“年”因怕红、怕响、怕火而吓得掉头逃窜。此后,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敲锣打鼓和燃放爆竹穿大红袄来驱邪消灾,祈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另一传说“年”原是一个勤劳勇敢的小伙子。各地民间过年有守岁、吃年饭、贴灶公、贴“福”字、贴对联、贴年画、拜年、放鞭炮、开焰火、走亲戚、点蜡烛、包饺子、点旺火、剪纸、赠送贺年片、耍社火、游春等习俗。过年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江西永修一带乡村腊月二十五即开始过年,并有打赤膊之俗;福建莆田市称年三十为“小岁”,到正月初四或初五,还要过大年“做大岁”。大年初一早上,各地区还有许多特有的饮食习俗。山东部分地区吃素馅饺子,泰安一带吃黄面窝窝;河南泌原县吃饺子煮面条,豫西一带吃饺子煮粉皮。闽中等地吃咸面拌素菜,漳州人则吃生蒜、香肠、皮蛋;苏州人在沏茶时,要往茶壶中放两枚橄榄,无锡一带吃炸元宵;湖南长沙吃辣鱼肉;浙江宁波吃豆粥;广东潮州吃“腐圆”,海丰则吃素食;贵州吃糯米粑粑。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