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景德镇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景德镇窑分类:【传统文化】 我国著名制瓷窑场。窑址在今江西景德镇市。据记载,南朝陈时开始烧制陶瓷,唐代有陶窑与霍窑,但至今尚未发现唐代窑址,宋代瓷窑则发现不少。五代时已烧白瓷。宋代景德年间烧造官窑瓷器,以产釉色明澈温润,白中泛青的影青瓷(又称青白瓷)器著称。元代以湖田窑为中心,烧制驰名中外的青花、釉里红产品,卵白釉印花器产量也很大。明代开始成为瓷业中心,一道釉和彩绘等取得很高成就,更有五彩、斗彩等彩绘瓷器的创造。清代彩釉有改进和创造,能烧制粉彩,珐琅彩等。其中以康熙至乾隆年间烧造的最精美。 即今天江西景德镇市管辖区内的瓷窑。这里有发展瓷器生产极好的客观条件,高岭村的瓷土作为制瓷粘土的标准土,全世界都通称制瓷粘土为高岭土。传说景德镇南朝的陈和唐初就已生产质地优良的瓷器。考古资料证明,在杨梅亭、石虎湾、湘湖、湖田地区的黄泥头、望石坞等地在五代时期生产具有越窑风格的青瓷和有邢窑风格的白瓷。产量不大,品种只有盘、碗、盏、注壶一类作品。景德镇窑生产发展,工艺提高的时期在北宋。据说景德年间为宫廷烧贡瓷,将地名取为景德镇。宋代景德镇烧出一种胎体白净,质地细密坚致,釉色白中泛青,介于青白之间的青白瓷。工艺上独树一帜,有别于宋代其他各大窑系。生产的作品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具,有各式各样的碗、碟、盅、盒、盘、杯、盆、盏托、瓶、罐、炉、香薰、枕等。该窑不但善于吸收定窑、越窑等名窑的工艺长处,还善于学习金银器的优点。青白瓷精巧适用的器物行销全国,远销许多国家和地区,与龙泉青瓷一道成为外销最多的瓷器。从一些瓷器的铭记可知宋时已有一个家族一个家族办作坊的情况,例如青白瓷盒,上面印有“蔡家盒子记”、“段家盒子记”、“许家盒子记”等。宋元文献《都城胜纪》、《梦梁录》、《陶记》、《诸蕃志》、《岛夷志略》等都记载着当时城镇一些铺子卖青白瓷,以及作为中国独有的货物输送到亚洲、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情况。青白瓷胎薄精细,具有良好的透光性,瓷釉莹缜如青玉,在宋元社会影响极大。江西的赣州七里镇窑、南丰白舍窑、吉州窑、福建的德化窑、南安窑、泉州窑、永春窑、安溪窑、同安窑以及福建北部地区的许多县乡,广东的潮州窑、广州西村窑、南海的和顺窑、番隅的沙边窑、增城窑及浙江、安徽、广西地区都生产青白瓷,学习景德镇青白瓷的风格。元代北方瓷窑纷纷在战火中败落时,景德镇以其优质的瓷土和松柴,理想的地理条件,得到突出的发展。元朝政府在这里设立浮梁瓷局,推动制瓷手工业的继续发展。它汇集了全国各地制瓷工艺技巧,把青白釉瓷艺术水平提高一步,创造了卵白釉(枢府瓷)、釉里红、红釉瓷、蓝釉瓷,使唐朝巩县窑发明的青花瓷器在此得到突出发展,成为最富民族特点的瓷器艺术品,瓷器生产的重心渐渐转移到景德镇。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这里设置御窑厂,专烧官窑瓷器供宫廷使用。瓷器生产和皇室生活空前密切。皇帝的干预,政府的资金,工匠为至高无尚的皇帝生产而潜心钻研,城镇的市民兴起,用瓷的普及,大量的外销,使官窑、民窑瓷器都得到超越历史的发展。洪武、永乐、宣德年间的甜白釉、青花、釉里红、红釉、蓝釉、斗彩等品种把制瓷工艺推向了新的高峰。成化的青花、斗彩、嘉靖、万历的五彩和各种颜色釉都有极大的创造。清朝虽然是以满洲贵族为主的统治,但对制瓷很重视,设督窑官制度,集中最好的原料,雄厚的资金,最优秀的工匠和艺术家,使景德镇的制瓷业又迈上一个新的高度。嘉庆以后,封建社会的制瓷业走上了衰败的道路。景德镇窑历史上的光辉成就,使中国陶瓷文化和艺术走向世界。 江西景德镇自唐代即设窑烧制青瓷,其地原无“景德镇” 之名称,因北宋景德年间创烧之青白瓷,“土白垠而埴,质薄脆,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 《陶录》) 才将真宗年号同时移用作窑名和地域名。当时景德镇瓷窑多达三百余座,影青器是其最具特色的品种。所谓影青,是在釉厚处或花纹凹线处微呈淡青色,器物多为碗、盆、盘、瓶等,装饰方法有刻花、划花、印花、贴花等,造型常作瓜棱、花瓣等象生形。到明代,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饮誉海内,这时的景德镇窑开始有官窑和民窑之分。明洪武三十五年在景德镇珠山设“御器厂”,即官窑,负责烧制供皇室赏赐用的部限瓷器,而供皇室使用的钦限瓷器则由民窑烧造。明代景德镇瓷器品种繁多,釉色多样,各个时期都有创新之作。如永乐年间的压手杯、脱胎器; 宣德年间的青花,霁红; 成化年间的青花加彩; 弘治、正德年间的矫黄; 嘉靖、万历年间的“五色龙凤诸器”。清代景德镇窑仍十分兴盛,窑工多达二十余万人,官窑的分工较明代更细,帝后、亲贵、王公大臣都各有专窑。而民窑也获扩大发展,其质量技艺有胜过官窑的。景德镇清瓷各时期均有特点,康熙时期以红釉最为著称,古彩亦是重要品种,新创素三彩; 以人物作装饰题材,造形风格刚建。雍正时期以粉彩最有成就,色调柔和淡雅,笔力精细工整; 装饰花纹多以花鸟为题材,造型风格雅致。乾隆时期釉色丰富多彩,几乎无色不备,彩绘珐琅是重要品种,多作内廷秘玩; 装饰早期尚奇巧,晚期重模仿 (仿古铜器、漆器等),风格繁缛华丽。 古代著名瓷窑。在今江西景德镇,原名昌南镇,真宗景德年间改名景德镇,故名。文献记载始烧于唐武德间。建国后发现瓷窑遗址多处,其中湖田、石虎湾、黄泥头、胜梅亭等窑址皆创烧于五代时期,产品为青瓷和白瓷。宋代烧瓷除上述诸窑以外,尚有湘湖、盈田、枫湾、南市街、宁村、柳家湾、牛屎岭等地。产品釉色丰富,品种繁多。以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的青白瓷最为著名,质薄胎白,釉厚处或花纹凹线处微呈淡青色,莹缜温润,给人以青玉般明朗秀丽之感,史称“影青”,为其独创的新品种。青白瓷器物有碗、盘、瓶、壶、罐、枕、盒等,造型上常有明显仿金属器特征。装饰以刻花和印花为主,刻花又多辅以篦点纹,使纹饰突出;印花均为阳纹,大多在碗盘类里部或盒盖上面。北宋后期吸取北方“复烧法”,产量大增。南宋时,烧制盒子的专业作坊甚多,已发现的青白瓷盒底部,有“许家合子记”、“段家合子记”,以及蔡、吴、汪、蓝、朱、徐、程、张等姓氏牌记。产品不仅流通于国内各地,还远销日本、朝鲜、马来西亚等地。由宋迄元,青白瓷盛烧不衰,江西其它地区及广东、福建、浙江、安徽、广西等地瓷窑,都生产同类品种,形成一大窑系。元代又创烧青花、釉里红新品种,明清两代创新不断,成为中国制瓷业中心。参见“影青”。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