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曲分类:【传统文化】 一种韵文。一般指南宋、金代出现、极盛于元代之北曲和南曲。形式近似词,有固定曲牌,按曲律制曲,字数在规定之外可加衬字。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一书,系统整理了元曲用韵情况,按北方口语语音系统,分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而没有入声,成为后世制曲标准。参见“元曲”、南曲”、“北曲”。亦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等。 金元之际产生的一种抒情诗体。曲和词都是配合音乐、讲究平仄的长短句,其主要区别在所配的音乐不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格律上的差别。如果排除这些因素,例如将诗、词、曲翻译成同一门外国语,三者之间独立成体的差别就消失了。事实上,外国汉学家在向本国读者介绍中国的词曲时,就只能笼而统之称为 “诗”。曲与词一样,也是流行音乐的产物。当时的流行音乐叫“北曲”,是金人入主中原以后来自北方的音乐与汉族原有的音乐结合而产生的 “新变声”; 元明之际,南方又开始流行另一种独具风格的音乐,人称 “南曲”。所以,从音乐上说,“曲” 应该兼指南曲和北曲。同时,南曲和北曲不仅只是流行歌曲,而且也用于歌剧演唱,因此,“曲” 又应该包括元明杂剧 (北曲) 和明清传奇(南曲)。古人将歌剧称为 “戏曲”,就是这个道理。近代学者董康所编 《曲海总目提要》 就是一部介绍杂剧和传奇的工具书。尽管如此,“曲” 仍然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因为其基本结构单位是单独的歌曲,由两首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歌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便构成了 “套数”(套曲); “套数” 才是戏曲的结构单位,如元杂剧通常为四则,一个“套数”就构成一则。作为一种诗体,“曲”在元代主要指非戏曲的歌曲,即通常所谓 “散曲”。散曲又有 “小令” 和 “套数” 之分。小令是一首单独的歌曲,套数则是一组宫调相同的歌曲。如词一样,曲也有乐谱,叫作 “曲调”,每一个曲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作 “曲牌”,而且都属于一定的宫调。所谓 “宫调” 就是今天所说的调式,北曲常用的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等九种调式,合称 “九宫”。不同的宫调有不同的 “声情”,例如,黄钟宫富贵缠绵,正宫惆怅雄壮,南吕宫感叹伤悲,大石调风流蕴藉,小石调旖旎妩媚,双调健捷激袅。古人写曲,原来也是按照乐谱填词,是可歌可唱的,故选用什么曲调要与所表现的感情色彩相配。曲词也要讲究格律,其句式、平仄、押韵等都有特定格式,统称为 “曲律”,其基本原理与词律一样,只是具体规则不同。值得一提的是,曲句可用衬字。所谓 “衬字”,指在曲谱规定的字数之外所加添的字,或者在句首,或者在句中,既可以是虚字,也可以是实字,衬字不限平仄,不拘多少,从一字到十数字不等,但以六七字最为常见。如关汉卿的套曲 《南吕?一枝花》 中“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一句,只有 “我是一粒铜豌豆” 七字为曲谱所规定,其余都是衬字。衬字的运用,使曲句显得活泼灵动,即使我们对其音乐一无所知,只当诗歌朗读,也能感到一种特殊的韵味。 在《?遮》中,“曲”字碉出?了一次,作?轧用:“子曰: ‘?疏食?水,曲肱而枕之,?亦在其中矣。不柳而富且倨,於我如浮?。’”( 《?遮?述而篇第七》) 重道柳,蒺私利,是孔子?理理?的一?特?。孔子的“柳”是一肺??,是一肺道德律令,是由?、舜、周公等人制定的。他主?“君子喻於柳”、(《?遮?里仁篇第四》)、“?利思柳”、(《?遮?徐爨公篇第十五》)、“?得思柳”(《?遮?季氏篇第十六》)、“柳然後取”(《?遮???篇第十四》),故“不柳而富且倨”是孔子所鄙薄的,?了“柳”,?可生活清苦,“?疏食?水,曲肱而枕之”,而且?在其中,可?他的高尚情操。後?“曲肱”就?典故,比喻清?而殄唔的生活。 “曲”由?曲的意思引申而?曲枉不直。如:“其曲中?。”(《荀子???》)又引申而?理?。如:“直?曲,??寡。”朱右曾校?:“曲直,以理言也。”再引申而?邪僻、不正派。如:“邝王之臣有眍?者,以曲合於邝王。”高赵注:“曲,邪。”呃些含柳,在春秋???期都是常用的。 含有大量能发酵的活微生物或其酶类的发酵剂或酶制剂。一般用粮食或粮食副产品培养适当微生物制成。各种曲中微生物的种类随酿造用途而不同。如酿造白酒所用的大曲或小曲,前者主要含有曲霉和酵母等;后者主要含有根霉、毛霉和酵母。制曲形式有盘曲、帘子曲、通风曲(厚层制曲)和液体曲等。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制曲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早在周代时,已利用黄曲霉培制黄曲,宋代时已开始选用好曲种做小曲,明代时已利用红曲酶培制红曲。近来为适应大批生产需要,已改用通风曲(透层曲)和液体曲,而且曲内只有糖化菌种,发酵时另外加入发酵用的酒精酵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