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月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月饼分类:【传统文化】 食品名。圆形有馅之饼饵,为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应时食品;圆形取团圆之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北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 我国中秋佳节的传统糕点。由于它像农历八月十五的圆圆的月亮,所以叫月饼。北宋苏东坡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的诗句。明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取团圆之意。”到清代,月饼已非常盛行,《燕京岁时记?月饼》中说:“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饼。”清代月饼种类十分多。皇宫内有直径一尺多,重二十多斤的大月饼。月饼用面粉作皮,馅心有荤素两种,辅料则多种多样。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京、津、苏、广、潮五大系,数百个品种。虽然各地民俗不同,月饼用料也不一样,但吃月饼的含意则大致一样,都有庆佳节、盼丰收、取团圆之意。 传统节日食品。流行于全国各地及多民族。月饼,其形如圆月,种类很多,主要品种有京式、广式、苏式、潮式、滇式等,不同品种,又有相异作法,但总括起来可分提浆、酥皮、硬皮三大类;提浆月饼,也称“浆皮月饼”。用糖浆和面,做月饼皮,内以肉、火腿、豆沙、枣泥、莲茸、椰茸等做馅,分咸甜两种,用带有花纹和字样的模具,印压成形并烘熟,如广东月饼;酥皮月饼,用热水加饴糖、猪油(或植物油)和面做皮,以百果、豆沙、火腿等做馅,如苏州月饼;硬皮月饼、用白糖、饴糖、香油加苏打和面做皮,用冰糖、白糖、香油、桂花、瓜子、核佻仁、青红丝等搅拌做馅,如北京的“自来红(做皮时用红糖)”、“自来白”月饼。旧时每年夏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夜晚,明月高悬之时,我国一些民族常以此为主,配以各种鲜果行“祭月”赏月之俗,祭月之岳,合家共食之,象征团团圆圆,生活和美。 北京中秋月饼以“自来红”和“自来白”为主。“自来红”烤色较深,以白糖、冰糖、果仁为馅,外皮上画一黑红色的圆圈,圈内以针扎几个小孔;“自来白”以精白面烤就,什锦馅,如枣泥、豌豆、山楂白糖等,外皮为纯白色,上有红色戳记,标明何馅。此外,北京市面上还有广东月饼、翻毛月饼、提浆月饼等出售。前门致美斋所制月饼最为北京人所喜爱。市面上还有特制大月饼,重达1斤,因多为拜月仪式而制作,所以上面常常印有桂殿蟾宫、玉兔捣药的图案。以月饼送礼的人常用蒲包装之。现在,北京中秋月饼更为丰富,除传统的红、白月饼外,还有广式月饼、苏式月饼、酥皮月饼、潮式月饼等,饼面花形各异,馅料分豆沙、五仁、枣泥、火腿、冰糖等等,各式各样。 仲秋节最有代表性的民俗食品是月饼,皮酥馅甘,圆如天上明月,色酥黄,上面印有“仲秋月饼”几个字,还有各种新巧花纹,让人见而产生无限联想。 黑龙江地区八月节的习俗是以月饼为礼品,亲友间互相赠送。每四块月饼为一包,在包的上面盖一张彩色月饼图,印有“仲秋月饼”字样,送礼一般是两包,因崇尚双数。有的是把月饼装入精致的果匣,果匣上精雕人物、花鸟、嫦娥奔月图,月饼匣子作为重礼,人们吃完月饼,把月饼匣子作为收藏品珍藏。 每当过八月节,便会见到满街提着月饼包、月饼匣、各式瓜果的人,人们互相致意,互问节日快乐。民俗节令气氛浓浓,让人沉醉于丰收的喜悦当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