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朔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朔策分类:【传统文化】 以日为单位的朔望月长度。唐代《崇玄历》称朔实,宋历始称朔策,清历将朔望月长度定名为朔策。已知古代最早测得朔望月长度为29.530851日,与今测值29.530588日误差为+0.000263日。南朝刘宋时祖冲之测得29.530592日,北宋姚舜辅《纪元历》测得29.530590日,最为精确。西方16世纪采用的第谷数值仍有0.000005日左右误差。参见“朔望月”。 古代历法术语。也叫“朔实”,相当于现代的朔望月。朔策根据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来确定,是月球相继两次出现相同月相所经历的时间。现知一个朔望月周期是29.530588日,即实测的朔策。殷商时期,人们已知朔望月长度应略大于29.5日。春秋战国时的古四分历已测定为29.53085日。到汉魏之际的黄初历(220年)已得29.53059日,与真值极为接近。其后各历法的测算值基本保持在这一精度水平。朔策初次使用于后周的钦天历(957年)。《新五代史?司天考一》载:“《钦天》步日躔术……朔策:二十九,三千八百二十,二十八。”金《重修大明历》定朔策为29.530593日。《清史稿?时宪志五》:“月食用数,朔策二十九日五三○五九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