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木楞房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木楞房

分类:【传统文化】

纳西族、普米族、独龙族传统的民居建筑。又称“木楞子房”或“木罗子房”。流行于今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等地。因其墙和顶,均用圆木楞和木板扣搭覆盖,而得名。其基本格局有正屋、厢房,分上下两层。正屋设火塘,做主人起居、议事、作坎及祭祀之所。厢房上层为青壮年妇女接待阿注或同居之所;厢房下层为存放农具、饲养牲畜之用。火塘是全家活动中心,火塘周围设卧铺,左为男铺,右为女铺,互不逾越。一个火塘象征一个小家庭,已婚子女只能围着自己火塘而睡。正屋的门槛高、门楣低,多东向开门。有的由“一梅”(正房)、“尼扎意”(东厢房)、“喀拉意”(西厢房)及门楼组成四合院。传说源于古羌。

我国西南纳西族聚居地区的一种井干式庭院住宅。与普通四合院相似,只是四周房屋均为井干式构架〔参见“井干式住宅”〕。云南丽江一带的纳西族居民称井干式房屋为“木楞房”,宁蒗一带纳西族居民称之为“木罗房”,还有的称之为“垛木房”。其正房多坐北朝南,房屋较高,内分二层,房间进深深,底层设火塘,是家庭主妇日常生活起居、家人就餐及节庆日全家团聚的主要场所;二层上又隔成若干小间,两侧房屋分别作经堂及牲圈。正房对面的房屋多作杂用。庭院较宽敞,可同时从事晾晒和其他家务劳动。外观朴素别致,富有民族特色。

建筑在高山牧场上,不长期居住, 只在春播到秋收时居住的简易用房, 见于云南藏族地区。其建造方法是,把圆木的两头打上槽,互相卯合成四方形或长方形。中部竖两根高于木楞墙的木柱,架上横梁放椽,铺上横木条,安放房头板。房内支木板为床。在房子周围还要钉木桩,做围栏。从春天播种起,随着气候的转暖,赶牦牛上山,在山上劳作,直到秋收完后搬回坝区。这段时间就住在木楞房。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