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淳风与僧一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李淳风与僧一行分类:【传统文化】 李淳风(602―670),唐岐州雍(今陕西凤翔南)人。他受父亲影响,喜爱天文历法,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唐太宗初年,以将仕郎之职主持太史局(负责天文历法的部门)工作,是唐初著名的天文学家。 唐初傅仁均制定的《戊寅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慢慢地出现了历法与天象的不合,难以正确提供计时的根据。李淳风改变过去定历标准不统一的作法,对其繁琐的计算程序加以简化,采用定朔置闰诸方法,纠正了《戊寅历》的缺漏,制成一部较精密的新历法――《麟德历》。早年,李淳风曾与傅仁均争论过历法问题,但最后,李淳风终于取得了胜利。 要正确计算历法,必须要有准确可靠的天文观测仪器,在古代,主要的天文仪器就是浑天仪(类似今天的天球仪)。唐时,以前所造的浑天仪已逐渐不适应精密观测的需要了,针对这一现实,李淳风在吸收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老式浑天仪做了大胆的改进。他变过去的二重浑天仪为三重(大合仪、三辰仪、四游仪),用以分别测量太阳、月亮和星辰的运动轨迹,有很高的实用科学价值。他还撰有《法象书》七篇以评论各代历法优劣。 李淳风在数学上的成就也是很卓著的。他奉命与算学博士梁述等注释了我国古代的“算经十书,供国家官学教育使用。注文中不仅包含有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保存了大量古代重要的数学资料,如计算球体体积的“祖氏定理”等。这既促进了数学研究的发展,又满足了国家教育的需要。此外,李淳风还参与了唐初大规模的修史工作,负责有关“律历”、“天文”、“五行”诸志的撰写,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李淳风对唐初科学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故而有“关中祖冲之”的美誉。 僧一行(683―727),俗名张遂,魏州乐昌(今河南南乐)人,唐代最著名的天文学家。他虽非陕西人,但其主要活动,基本都是在唐都长安展开的。 唐玄宗时,专门派人请一行主持修历工作。为了修订出精确的历法,由他亲自主持,在全国12个地点首次实地测量了子午线的纬度长。虽然所得结果有较大误差,但这种测量方法却是有科学价值的。他与天文仪器制造专家梁令瓒互相配合,制成黄道游仪,以准确观察天象,并因此第一次发现了恒星位移的天文现象。 经过充分的准备,他开始修历工作。他采用比较科学的计算方法和谨慎的科学态度,历时六年,终于制订出了《开元大衍历》。此历计算精确,体例格式合理,比较符合当时的情况,是唐代最好和最精确的历法,对后世修历有很大的影响。 僧一行不仅是著名的天文学家,也是唐代著名的佛学大师,他被佛教密宗奉为开山鼻祖,对佛学的发展,有不小的贡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