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锸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李锸

分类:【传统文化】

明清之际哲学家。字中孚,号二曲。陕西痹?(今周至)人。自幼家贫,借书苦读,经史百家及佛道之书,无不周览。性至孝,年19只身赴逢城访父遗骸,顾炎武为作《襄城纪异诗》,名动海内。于江南讲学期间门徒甚众,后主讲关中书院,与当时的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三大儒。为学兼采朱(熹)陆(九渊)两派,以静坐为始,悔过自新为宗。提倡“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之实用学问。清廷屡诏不就,绝食坚拒甚至拔刀自刺,得免。因署曰“二曲土室病夫”,杜门不出以终,学者称“二曲先生”。著有《四书反身录》、《二曲集》等。

李锸(1627―1705),字中孚,号二曲,陕西痹?(今陕西周至)人,是明清之际著名陕西籍理学家、思想家。由于家境贫寒,无力从师就读,他完全靠自学,遍观通过各种途径得来的经史诸子之书,而且对于佛、道经典也广泛研读,这样在学问上逐渐有了较高的造诣。当时清政府曾屡次征召他做官,但他均不屑一顾,甚至以绝食来拒绝,深得士人钦佩。他曾到江南各地讲学,宣传其思想,门徒甚众,引起很大轰动。后来他又回转陕西关中书院讲学,在当时思想界有很高声望,与孙逢奇、黄宗羲并称为清初“三大儒”。

他对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推崇备至,认为二人各有所长,因而兼采两家之学,融为一体,发展成自己的思想。他力主治学应“明体适用”(《痹至答问》),要重视实效,反对空谈。这是对张载的“以实用为贵,以涉虚为戒”思想的发展。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知识不应用于社会,拯救时弊,解决社会现实问题,那么这种学问就是无用的东西;一个有好的学问的人,当未能施行于社会时,要能先行于其日常生活中,做到自持,而一旦施用于世,则应使民众因此而获利。故他提倡礼乐兵刑、赋役农屯、泰西水法(西方技术)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实用性学问。

从经世致用的目标出发,他提倡学者应把自己的学问公之于众,反对少数人垄断知识。他说真理是无处不存在的,也是人人可以学到的,教学上不应区别贵贱等级。因此他力主自由讲学,说社会安定、国家太平的关键全在于讲学,只有通过讲学,移风易俗,用正确的思想来引导民众,才能解决社会矛盾。这显然与当时清政府的文化专制政策大唱反调,表现了他的进步之处。为此,他不仅仅停留于口头的说教,而且亲自实践,他在各地讲学就是很好的证明。这对于开发民智、活跃当时关中文化界的沉闷空气,有很重要的作用。

李锸在当时思想界有很高的声望,与李柏、李因笃合称“关中三李”。著作有《二曲全集》、《四书反身录》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