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村落械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村落械斗

分类:【中国民俗】

村落械斗大多数起因于地方权益之争。如争夺山场、湖塘、海涂、田地和风水地等。民国时期,闽江下游沿江各村往往为争夺江中洲田而长期展开宗族和村落恶斗,当时福州近郊的尚干、义序、远洋、江边等乡村,都是为争夺洲田而发动械斗的强势大村。在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常年咸潮斥卤,灌溉殊难,因此民间农业生产中的引水和排水也往往是引发械斗的导火线。近代前后沿海械斗重灾区之一的长乐县,就有“十案械斗,八案水利”之说。如该县的北湖与屿头、壶井与旒峰、竹田与井门、玉田与东渡等地,历史上均因用水问题频年殴斗不休。争夺滩涂海埕,也是各地民间冲突的热点之一,如旧时福清县海口镇岭兜与纪店村争滩涂,东山陈、林两姓争蛏埕等纠纷,都曾闹得沸沸扬扬。

清代莆仙地区延续百余年之久的乌白旗大械斗,是福建历史上有名的民间械斗之一。械斗时,一方打着神庙中的黑旗,另一方则举着神庙中的白旗。《闽杂记》卷7载:“兴化乌白旗之始,起于仙游洋寨村与溪里村械斗。洋寨村有张大帝庙,村人执庙中黑旗领斗获胜;溪里村有天后庙,村人遂执庙中白旗领斗亦胜。由是二村械斗,常分执黑、白旗,各近小村附之,渐及德化、大田、莆田、南安等处,一旗皆万余人。乌旗尤强,其俗呼黑为乌,故曰乌旗。”时人涂庆澜《请饬办莆田械斗折》曾说:“莆田县民遇有争竞,动辄联结乡村,置枪炮,请教师,成群结队,多至千人,少亦数百,对敌交锋,至于斗毙多命而不悔。”据不完全统计,从清咸丰年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的百余年间,莆田一县的乌白旗械斗就发生了50多次。

民间械斗对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是十分严重的。清人陈盛韶《问俗录》卷4说道:“一斗而富者失富,再斗而富者转贫,三斗而贫者流离死亡。”它不但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村与村、族与族之间产生严重的敌对情绪,同时还影响争斗双方的生产和交通往来,许多地方甚至还影响到民间的通婚。如惠安北部的十三都,由于陈、吴两大姓长年械斗,因此两姓几乎断绝通婚。民国年间,平和县崎岭乡林、石两姓曾发生长期械斗和纠纷,造成重大损失,最后双方祖辈立下“林下没有石,石上不长林”的咒语,彼此发誓不通婚不往来。1949年以后,福建各地的械斗陋俗虽然得到有效的清除,但并未完全消失。如“文化大革命”社会处于动乱期间,一些民间宗族势力趁机沉渣泛起,少数地方械斗现象仍时有发生。近些年来,械斗陋俗在个别地方还有抬头的趋势。如闽东、闽南的一些乡村或因海涂分配、土地划线等纠纷,先后发生几起械斗事件,有的甚至酿成人员死伤的惨剧。

这说明即使在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今天,彻底铲除械斗等陋俗的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