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杜甫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杜甫墓

分类:【传统文化】

在河南偃师县杜楼村北。据载,杜甫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卒于耒阳舟中, 初殡于岳州(今湖南岳阳),至孙杜嗣业方将其迁葬于偃师首阳山下。墓碑立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上刻“唐工部拾遗少陵杜文贞公之墓”,为河南府尹张松孙手书,另有碑刻十余方。墓冢以青砖包边,作八角形,系1956年重修时所砌。墓北原有杜甫祖父杜审言墓,今已无存。再向北,有杜甫先祖、晋当阳侯杜预墓,今存墓碑。

在河南巩县城西北的康店邙山岭上,为河南境内的两座杜甫墓之一。一说此墓从偃师县迁来。墓高10余米,前竖清人所立石碑两通,一碑题“唐杜少陵先生之墓”,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一碑为“杜少陵先生墓碑记”,详述杜甫墓兴建的历史,立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墓两侧有两座较小的墓,据说是杜甫二子宗文、宗武之墓。

在湖南平江县小田(唐代县治)近郊。据唐元稹撰的墓志及清李元度《杜墓考》: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春,杜甫避臧?乱而入衡州,游南岳后,秋,扁舟下荆州,竟以寓卒,年五十九,旅殡岳阳。墓碑上题: “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公墓。”墓围高1米,径2.6米,一室二耳,均为楔形砖砌成,附近多杜姓世居。

在河南有二处。一处在巩义市西北7公里康店村岭上,坐北向南,墓冢呈方形,高10余米,四周环植松柏。墓前有石碑两通,前碑书“唐少陵先生之墓”,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立;后碑题“杜少陵墓碑记”,为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立。墓左侧有杜甫之子宗文、宗武墓。据北宋司马光在《温公诗话》里说:“杜甫终于耒阳,藁葬之,至元和中(806――820年),其孙始改葬巩县。”还有一处在偃师县西4公里南北杜楼村之间。墓以青石砌成八角形,前有墓碑,上书“唐工部拾遗杜少陵文贞公之墓”,清乾隆年间立。杜甫墓北边不远,是他的十三世祖杜预墓。据载,杜甫因仰慕他的十三世祖杜预,曾筑室于偃师县首阳山下杜预的墓房居住。宪宗元和八年(813年),杜甫的孙子杜嗣业把祖父的遗骨从湖南耒阳迁到偃师杜预墓附近安葬,而后迁于巩。

位于平江县小田近郊。墓地在一处景色优美的平原丘陵边,坐北朝南。墓高于地面约2米,占地80平方米,分为主室和左右耳室三部分,墓室用青石覆面,窑砖拱顶,墓前竖立着高2.4米的“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公之墓”碑,为清光绪年间重立。据唐元稹撰的墓志及清李元度《杜墓考》: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春,杜甫避臧?乱而入衡州,游南岳后,秋,扁舟下荆州,竟以寓卒,年五十九,旅殡岳阳。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