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柳毅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柳毅井分类:【传统文化】 在江苏吴县东山镇东北的翁巷村,传为“柳毅传书”的遗迹。现井边有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大学士王鏊题刻的石碑,井圈苔痕斑剥,陈旧古雅,而井水香甜津芳,是东山名泉之一。附近还有龙女庙和白马土地庙,相传柳毅传书,曾系白马于此;近处太湖边有一石壁,传为柳毅叩壁问讯之处,当地有许多美妙的传说。李朝威的《柳毅传》就是撷取其中的素材而创作的。 在湖南君山龙口、龙舌山尾部。原井边有一大橘树,故又叫橘井。据《巴陵县志》载,橘井即柳毅传书时入洞庭龙宫下水的地方。其故事源于唐代李朝威所写的《柳毅传》。井深十余米,井壁有一巡海浮雕,手持宝剑,传为柳毅引路者,离井5米有一斜道伸向井中水下,传说柳毅从此下龙宫,道两旁壁上有虾兵蟹将浮雕,是迎接柳毅下湖的场面写照。1979年柳毅井经修整,供人参观。见《中国名胜词典》。 位于洞庭湖君山龙口附近。相传唐代书生柳毅赴京应考落第,归经泾阳,偶遇满脸泪痕的牧羊女,自称是洞庭龙君小女,嫁与泾阳龙君,受到夫家百般虐待,遂托柳毅代传家书,送信至君山,找到一井,直下龙宫,递上书信,详言龙女受苦惨状,龙君爱弟钱塘君怒作百丈赤龙,径往泾阳,灭泾阳君,接回龙女,又招柳毅为婿。后人为纪念柳毅见义勇为的品德,便将此井改名为柳毅井,并且在井旁修一“传书亭”以载其事。井壁有一巡海神浮雕,手持宝剑,传为柳毅引路者,离井5米有一斜道伸向井水下,传说柳毅从此下龙宫,道两旁璧上有虾兵蟹将浮雕,是迎接柳毅下湖的场面写照。1979年重修。 位于东洞庭山东山镇东北翁巷村。井圈苔痕斑剥,泉水清醇甘冽,“旱涝无盈涸,风摇亦不浊”,是东山名泉之一。井边有明正德五年(1510)大学士王鏊题刻石碑。附近有龙女庙和白马土地庙,是神话故事“柳毅传书”处,传说柳毅曾系白马于此。太湖边有一石壁,传为柳毅叩壁问讯之处。清吴伟业有《柳毅井》诗:“仙井鹿卢井,原泉泻橘林。寒添玉女恨,清见柳郎心。短绠书难到,双鱼信岂沉? 波澜长不起,千尺为情深。” 位于君山。旧传君山地形似“乌龙卧水”,君山中部一长形小山,称龙舌山,井在山尾。故事出自唐代传奇小说《柳毅传》。唐仪凤年间(676―679),书生柳毅由泾阳还湘滨,受龙女之托,传书于洞庭湖龙王。龙女交代,“洞庭之阴,有大橘树”,“叩树三发,当有应者”。毅如其言,果然进入洞庭龙宫。元代有《柳毅传书》杂剧。柳毅井,相传就是柳毅传书进入洞庭龙宫的入口。又名橘井,清光绪《巴陵县志》载:“柳毅井旁古橘大五六围,枝干奇古。”古橘树现已不存,井于1979年重修。井前5米建有斜道,道两壁有虾兵蟹将浮雕。井深逾10米,井壁有巡海神浮雕。柳毅传书本是神异传说,故前人诗多用问句。明人陈省《柳毅井》:“畴昔传书事有无,乾坤几见洞庭枯?”明人云谷《舣舟君山》:“扣井传书事有无? 欲从东海问麻姑。”井后高台上,有传书亭,建于明代。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