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梅山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梅山教分类:【中国民俗】 以梅山地区为中心向外辐射,遍及中国南方各省。瑶族普遍信奉梅山教。梅山神不是个体,而是群体;没有教主,而是大家自发信奉;没有专业神职人员,只有传授本领的师父;不是虚无不可见的神灵,而是有梅山神附体、具有神奇法力的人。梅山地区崇山峻岭,交通不便,人们主要靠渔猎为生。故梅山教师公的款词说:“上峒梅山上山打猎,中峒梅山掮棚放鸭,下峒梅山打鱼捞虾。”信奉梅山教的人多为猎人、渔民、鸭佬和船民,教中所传神灵和法术也多与渔猎有关。 安化梅山神像(龙海清摄) 上峒梅山上山打猎。信奉梅山的人上山打猎前都要先敬梅山神,祈求保佑能捕到猎物、并平安而归。梅山神没有神庙,有的为其立坛,有的将木雕梅山神中的猎神张五郎像携带于身上。捕获归来后将猎物摆上祭祀。 进行大型狩猎活动时,必须集体行动,祭祀和狩猎都需有一个领头人。这个领头人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而是一个被梅山神附体的“半人半神”。他能算准什么时候、什么猎物从哪个关卡经过,什么日子捕不到猎物。这些领头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老猎人,因为某次或几次对狩猎活动做出过准确的估计和安排,对狩猎做出过较大的贡献,大家便认为他是有梅山神附体的人,尊之为领头人,死后便尊为“梅山神”。这种人以有梅山神附体和具有梅山法力为荣,他们在和野兽搏斗时特别勇敢,常常身先众人,往往死于狩猎活动之中,也因此更加受到众猎人的尊敬,尊其为神。 中峒梅山掮棚看鸭。中峒梅山地势较平坦,多河港湖沼,多专业掮棚放鸭的人,他们赶着鸭子到多水草的地方放牧,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上千。梅山看鸭人崇拜梅山神,俗认为也是梅山神附体的人。说是他们每到一处先在放鸭的范围走一圈,然后将鸭放入河、湖、港、汊或收割完的稻田之中吃食,鸭子只在他们圈定的范围内活动,没有一只鸭子越过鸭主走过的圈线。晚上用篾帘子围一个圈,在鸭棚外走一圈,鸭子会一只不漏地全走进去过夜,野兽也不能进入棚内侵袭鸭子。如果他们愿意将野物捕作下酒菜,还能算出什么时候、什么野物会从什么地方来偷鸭子,事先设套将其捕获。 下峒梅山打鱼摸虾。下峒梅山地势比较低洼,人们多以捕鱼捞虾为生。打鱼摸虾的人崇敬梅山神中的坛神。其中本领高强者也被认为是梅山神附体的人,这些人都是跛子(大概因为长期在水中活动,因风湿入侵而跛脚),说是他们出去捉黄鳝,在别人一条都捉不到的地方,也能满载而归。他们下田摸泥鳅时念“泥鳅婆,崽多多;泥鳅公,找老婆;老婆拖老公,老公拖老婆;拖过我背箩,献给坛神把酒喝”的咒语。摸到第一条泥鳅时,用口咬去尾巴放回,然后到上一丘田中去摸,便可摸到很多泥鳅。摸到一定数量时,会再摸到那条被咬去尾巴的泥鳅,当天便不能再摸了,并从篓中选出一公一母两条泥鳅放入田中,念诵:“泥鳅公,泥鳅婆,公不离婆,秤不离砣,和乐乐,崽多多,一多多到几背箩。”让其发子发孙,以便以后再有泥鳅可捉。 坛神无庙。梅山信仰认为手脚发烂的人是被坛神的箭射了,便在古树或大石下罩一个破缸或瓦钵,下面用4颗小石子撑起,即是坛神的庙宇,钵旁插一把用竹片做的尺余长的弓和一支高粱秆做的箭,作坛神的武器,再杀一只鸡,滴血于前,便是祭坛神,祈求坛神保佑病痛早愈。年深日久,人们罩的破缸瓦钵越来越多,到处可见。 沅水船民亦多信奉梅山教。他们和其他地方的船民一样,对女人有很多禁忌。旧时船在沅水河中行滩时,女人是万万不能将头探出窗外观赏风景的,就是从花窗中偷看也不行,认为那是对江神伏波王爷的亵渎,会得罪神灵,招来灾难,严重的会船毁人亡。也不能将女人的用具和衣物晾在窗外,只能晾在仓内外人看不见的地方,连在船上的大小便,白天也不能倒在江中,只能夜晚偷偷地倒掉。在平时,船头(以将军柱为界)是女人绝对不准去的地方。每次航船时船工们在船头做开江、做到岸、做过滩神福等祭祀仪式时,女人都得回避,不许偷看或嬉笑,如若犯禁,不仅要遭到船工们的辱骂,有的还要设香烛跪拜,向船头神赔罪。女人只能在船舱和拖棚中活动,这块地方是女人活动的场地,女人不得超出这块活动范围,外人和男人亦不能随便闯入这块禁地。男人闯入也属犯禁,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虽然沅水船工对女人的禁忌很多,但对那些信奉梅山教祖―――三霄娘娘的妇女们却另眼看待。俗认为三霄娘娘的性格十分古怪,因此对信奉祖神娘娘的女人须十分注意,不得说重话,更不得发脾气。 船家女人敬奉娘娘,将神位通常供奉在“拖棚”正门壁的风雨檐下的神龛中。娘娘神像制作很简单,用一根筷子长、指头粗的竹子,或用一块楠竹片削成小棍,棍的一端圆秃,像个小鼓槌,在圆秃的一端呈×形包上布条,布条的长度为竹棍的三分之二,安放在一个水晶竹篾编织、彩纸糊成的宫阙里,便算安置了三霄娘娘的神位。信奉者定期装香点烛,进行祭拜。 凡敬奉梅山娘娘的船家女,可与船工、纤夫一样抛头露面走船头,从事祭祀活动。在船上要当半个家,连船工、纤夫的聘请和工资,都可过问。丈夫更不得欺侮她,即使对她说几句重话,也认为是对娘娘的不恭,惟恐得罪娘娘,招来灾祸。据说有的船民不信,对信奉梅山娘娘的妻子施威,结果不是风浪大作,便是其妻娘娘神灵附体,做出在船上翻跟头、竖蜻蜓、跳上船棚等平日做不到的惊险高难动作,这时得罪者只得向娘娘磕头赔罪,请娘娘饶恕,做出以后再也不敢的保证,才能解脱娘娘附在信女体上的神威,或使风平浪静。由于这些传闻和对梅山娘娘的信仰深入内心,所以一般不会去惹怒招灾。 随着岁月的推移,梅山教的影响逐步扩大,现代信奉梅山教的人,已不再限于梅山地区,也不再限于猎人、渔者和鸭佬,而发展成为捉蛇、耍蛇,治蛇伤、毒虫叮咬、跌打损伤、无名肿毒、封血止血,止狗咬,治疯狗咬伤等与山林狩猎和渔牧有关的各个领域的民间信仰。而且分出一支颇有影响的以放?者为主要信众的?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