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楼房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楼房

分类:【传统文化】

《说文》释: 楼为重屋。王力《古代汉语》认为: 战国晚期出现住人楼房。《盐铁论?散不足》言: 汉代富者集观增楼。《后汉书?邓禹传》载: 光武帝刘秀曾舍城楼上,披舆地图。又《后汉书?梁冀传》记: 梁冀在河南“缮修楼观,数年乃成”。另由汉代出土画像砖石和墓葬明器来看,汉代确有供人居住的楼房。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乡间民居建筑发生了较大变化。出于传统的消费习俗心理,乡间民众仍将住房作为投资的首要目标。一些富裕人家已不满足于砖瓦房和砖平房,他们效仿城镇居民的住房型式,开始自建楼房。一时间,辽宁乡间各地一幢幢农家小楼拔地而起。这些楼房多为上三间下三间或上四间下四间,也有建成三层的。外有阳台,内设楼梯,一楼一款,美观大方,为乡村平添许多现代化景观。

武安、涉县山区旧时富人家讲究盖楼房,多为两层,有土坯墙和砖墙之分,房顶铺瓦、挑脊。楼房底层住人,上层放粮食等物,不住人,有的二层可住人。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经济条件好的村庄,有的村民开始盖二层楼房。形式多为单面楼房,上、下层都有走廊,室内格局同平房和瓦房。楼梯在楼外的一头。石家庄市东郊白佛村村民的楼房,楼内有走廊,走廊两侧为单元房或单间房,分设有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楼梯大都设在楼内。

重屋为楼。仰韶文化时期,河南已出现楼房。最初的楼房是用四根柱子支撑架起的双层房屋,两层均有房檐,望去好像一个摞起来的带脊房屋,古称四阿重屋。其后数千年中“四阿重屋”不仅是平房也是民间住宅楼的重要建筑模式。旧时,河南民间所见楼房多为两层,楼板和楼梯均为木板构制。其余房架结构和一般瓦房相同,只是讲究者多在房檐上做文章,如在房架的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加上一层或多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即前述瓦房的“斗拱”。有了斗拱的房檐,向外突出,颇为壮观。近代楼房已逐渐使用钢筋水泥制作楼板和梯架,因而楼房也一改带脊瓦屋的重合而为平顶房的重叠。过去能建楼房者,多为富裕人家,且多见于城镇。20世纪70年代以来,民间普通人家也建起了楼房。新建的民宅楼房,多坐落于宅院的主体位置,一般三间两层,前廊后室,楼梯不占房室面积建于一侧楼外。20世纪80年代后,此种宅院楼房已见于全省各地,成为民宅中堂屋的主要建筑形式。90年代后期以来,在豫西偃师市一带乡间又出现了中西式结合的别墅式建筑,上下两层,每层约100平方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宁夏回族群众很少住楼房,只有少数大官僚、商绅家有楼,也只在银川等城市中偶尔可见。旧时楼房均为殿式土木结构,有的是在三合院或四合院正堂屋上加盖二层而成,有的是连厢房一并加盖为楼,并有走廊。现在,这种楼房多已被拆除。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城市回族群众多已住进现代楼房,农村富裕农民也有盖新式二层小楼的。

晋东南、晋南一带农村,多有传统的双出水硬山式二层楼房,楼下住人,楼上一般不住人,存放粮食和物品,因此较低矮,没有固定楼梯,以移动式木梯供临时上下。有钱人家盖的楼房则较高大,楼上多能住人。晋北天寒风大及因经济等条件,民居建楼房者鲜见瓦房,墙壁也比晋南低而厚。

在晋东南太行山区农村,以天然的片石材料铺设屋顶,像一片片鱼鳞似的,五彩缤纷。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5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