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欢分类:【地域文化】 壮语Fwen的音译,意即民歌、山歌。这是壮族对民歌较为普遍的一种称谓。桂中、桂北、桂西一带壮族及云南文山的布瑞支系、布雅依支系等都习惯把民歌称作“欢”。“壮欢”就是壮族民歌。除了“欢”之外,壮族对民歌的称谓还有“西”、“加”、“比”、“伦”、“囡”等。“西”意即诗,这种称谓流行于桂西地区;“加”,流行于桂东南壮汉杂居的地方,当地壮族人民一般都是操壮、汉两种语言,不管是用壮语还是汉语唱的山歌,他们都称为“加”;“比”,也是流行于桂北、桂中一带的一种称谓,当地群众把“比”和“欢”看成是同一的,例如“唱山歌”,壮语叫“谷比”,同时也叫“谷欢”:“伦”,主要流行于德保、靖西一带。当地群众把巫婆所唱的巫经、巫歌称为“巫伦”(亦称“未伦”),而对一般的山歌就称为“伦”,云南文山的布侬支系和布傣支系也称山歌为“伦”;“囡”,亦写作“喃”,即喃、哼的意思,主要流行于天等、大新一带。总之,欢、西、加、比、伦、囡只是各地对民歌的不同称谓,而不是对民歌的分类。 ①毛南语音译。一种颂体的民歌。有“欢条”、“欢早”、 “欢耍”等。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聚居区。五或七言一句,四或八句一首。旋法行腔用五声宫调式。局限于隆重场合,如祝寿、结婚、建新房迁新居、逢年过节等,由中、老年人在屋里演唱。但结婚还要特请两位“匠欢”(歌手)来同宾客、亲友唱,以增加欢乐气氛。若是赛歌,胜利者还将得到主人的奖励。 “欢”的内容很丰富,因事而异,多属赞颂主人或长辈的吉利之词。②壮语音译。意即民歌或山歌,是多数壮族人对民歌的一种称谓。即桂西、桂中、桂北等地壮族以及云南文山州自称布瑞、布雅依的壮族都把民歌称为“欢”。“壮欢”即壮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