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比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比兴分类:【传统文化】 关于诗歌表现艺术的传统观念。最早源于汉儒对 《诗经》表现手法的归纳。《毛诗序》说: “《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其中,风、雅、颂是《诗经》 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 的表现手法。赋是 “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是一种直白的表现手法; 比就是比喻; 兴是 “起兴”,就是 “托事于物”。东汉经学家郑玄将 “比兴” 和 《诗经》的 “美刺” 联系起来,认为诗人为了避免直言 (赋) 带来的麻烦,便以委婉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国君时政的讽刺或赞美,这就是 “比兴”: “比” 为讽谕,“兴”为美喻。这也许是一种曲解,但却给后代读者以这样的启示: 《诗经》 的字面下隐含着微妙之义。这就是所谓 “寄托” 或 “寄兴”。如 《王风?采葛》: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并非情人相思,而是大臣思念国君。《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并非企慕意中人,而是贤人可望而不可即。事实上,古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读出 《诗经》 的伦理意义和政治意义的。按照 “比兴” 观念,《诗经》 中的“男女之诗” 是一种隐喻或象征,寄托着诗人的 “君臣之思” 或对时政的讽刺与赞美。屈原 《离骚》中的 “香草美人” 是一种象征,就是 《九歌》 中的人神眷恋,也曾被古代学者解释为 “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这种 “比兴” 或 “寄托” 后来就成为诗歌批评的一种标准,诗须有 “比兴” 或 “寄托”,才算得上 “正声”。如清代学者陈沆就曾以发明 “比兴” 的方式来阐释汉魏乐府的 “思想性”,《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这一首被今人视为“山盟海誓” 的情歌,竟被他读成了 “忠臣被谗自誓之词”。与陈沆同代的词学家张惠言主张提高词的地位,其根据就是词和诗一样有 “比兴” 和 “寄托”,他提出要“以 《国风》、《离骚》 之情趣,重铸温、韦、周、辛之面目”,温庭筠和韦庄都是 “花间派” 词人,被张惠言一重新解释,就成了以“香草美人”来抒发君臣之情的屈原了。简而言之,“比兴” 作为《诗经》 的一种表现手法,经过儒家的扩展,便成为衡量诗歌的一种尺度,好诗必有 “寄托”,有“寄托” 才是好诗。这所谓 “寄托” 就是以 “比兴” 来表达的“志 ”。 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对比兴意义和特点的解释,众说纷纭。郑玄《周礼》注曰:“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劝喻之也。”以刺恶劝美划分比兴,把比兴作为一种创作原则,要求以比兴的方法达到为政治服务的功利目的,从诗歌的内容和功能的角度论述比兴,对后世有积极影响,但他并没有说明比兴手法的特点,而且以善恶论比兴也较狭隘局促。郑众释比兴说:“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他虽然注意到从艺术的角度阐述比兴的含义,却语焉不详,简而不确。晋挚虞《文章流别论》言“比者,喻类之言也,兴者,有感之辞也”同郑众一样,失于过简。齐梁时刘勰对比兴方法十分重视,其名著《文心雕龙》中多所论述,并且专设《比兴》一章进行探讨:“诗文弘奥包韫六义,毛公述传,独标兴体,岂不以风通而赋同,比显而兴隐哉!”所谓比显兴隐,是说二者虽然都利用不同事物间的某种类似点作譬喻,但却又显、隐之别。所谓比显,因为:“比者,附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附理,故比例以生。”又说:“比则畜愤以斥言”,又问“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这些话都说明“比”是用类似的事物做比喻,抒发作者的内心激愤,有意斥谏,比附分明,故为“显”。“兴”则是:“兴者,起也。”“起情者,依微以拟义。”“起情,故兴体以立。”“兴则环譬以记讽”。兴,本民歌常用手法,触物起情,而情与物的联系较模糊,用微妙的事物来寄托思想感情,兴往往是“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故“隐”。刘勰对比兴及其特点的分析相当细致、缜密,但他的“比兴”说主要是前人意见的综合,使比兴说发生突破性变化的是刘勰同时代的另一重要文论家钟嵘。钟嵘《诗品序》言:“诗有三义焉: 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他释兴曰:“文有尽而意有余,兴也。”以“文”、“意”对举作为文学理论的一对范畴,是魏晋文学自觉以后《陆机》文赋中首先提出来的,是吸收了魏晋哲学界“言意之辨”的理论成果之后提出来的,钟嵘亦是对这一成果的科学利用,从整体上概括了诗歌创作中言、意关系,即其基本特点是作者能在有限的文字中,以高度凝炼的方式寄托尽可能丰富的内容。钟嵘释比曰:“因物喻志,比也。”即把抽象的思想形象化、具体化,或曰通过具体的形象表达诗人的感情和思想。由此可知,钟嵘的比兴说,已经注意到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问题,即主客体的统一问题,从而涉及的诗歌创作的本质是主体“意”与客观“物”的交融统一。这是非常可贵的,表明我国古代文学创作及理论已达到了很高的阶段。比兴,作为创作手法,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范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美学的内涵。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