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气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气象分类:【传统文化】 南宋严羽诗论用语。指诗歌的意态、风貌,是风格给人的总体印象。他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更把气象与“笔力”结合起来,说:“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可见他推崇的是一种浑厚壮阔、自然质朴的气象。在严羽之前,姜夔已提到“气象欲其浑厚”(《白石道人诗说》),但严羽更强调把气象与兴趣、格力(近似于“笔力”)、体制、音节列为诗之“五法”,并把气象作为评价诗歌艺术性的主要标准之一,使之成为其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严羽所说的气象,类似于人的仪容举止、神情气概的综合表现――风度,比较抽象而难于把握,全靠个人去“熟参”体会;他以与唐诗“气象不同”来否定宋诗,没有看到宋诗独特的气象自有其价值,则失之偏颇。他所标举的盛唐气象,更为后代主张“诗必盛唐”者所宗祖。 仡佬族先民对直接与自己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气候变化认识是:“天宫定白雨(冰雹)雪凌,天师造风雨雷响,风雨雪常在云中,雷响声来自天宫。风雪起天地寒冷,白雨打庄稼全无,风云起地上阴凉,吼雷下雨草青青。”仡佬族开天辟地古歌对冷热、风雨、雷电、雪凌等气象有一些初浅认识。虽然他们把风雨雪凌雷电的形成神化了,但又感知到气候与天上(气压、气流)有着密切的联系,气候的变化会引起季节的更替,气象对农作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