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口园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水口园林分类:【中国民俗】 皖南一带把村口溪水流经的地方称为水口。所谓“水口园林”,是借自然山水,广植高大乔木,点缀凉亭水榭,将山水、田园、村舍融为一体,作为村民进村前的游憩之地。在徽州农村较大村庄都有水口建筑群体,形成徽州古村落建筑特色之一。清代诗人方西畴在《新安竹枝词》中对水口进行生动的描述:“故家乔木识?楠,水口浓郁写蔚蓝;更着红亭供眺听,行人错认百花潭。”这种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的村落“水口园林”,大多集中在徽州府治所在地的歙县,黟县、休宁等地也都有分布。 徽州地区自古多商贾,徽商“几遍天下”,“世族繁衍,名流代出”。徽商的兴盛为徽州村落园林的兴起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而杰出的“新安文化”又为徽州村落园林提供了卓越的创作理论和表现技巧。新安画派中山水画的思想和风格,直接影响了徽州村落园林的创作。徽州人早在宋代便开始营造村落园林即水口园林,融新安绘画、诗歌、雕刻等地方文化于一炉,使“世外桃源”的模式融入村落环境的营造之中。徽州古村落水口园林中,建造最早的是黟县碧山村的培筠园,为南宋枢密汪勃的别墅,至今尚存。黟县的西递、南屏、黄村等村口都建有水口亭,飞檐翘角,宏伟异常。有的配以文昌阁、魁星楼等组成建筑群体。 依山傍水的宏村(欧阳发摄) 徽州水口亭(欧阳发摄) 休宁万安镇(胡晓洋摄) 歙县唐模村东口的檀干园,俗称“小西湖”,是一个空间组织非常成功的水口园林。园内“三塘相连,宽垣十亩”,游憩、灌溉一举两得。整个园林分为起步、高潮、结景等空间段落;有开敞、闭合、纵深、动静等不同的空间结构。全园以水面为中心,“凿水为濠,挑堤种柳”,数百株合抱的大树和烂漫的“桃花村”,环抱中心三塘,形成一个与山色村景相渗透的聚景空间。整座园林,连同村落,巧妙的空间布局,起承转合,虚实相托,韵律和谐,余音袅袅,石坊、门楼、响松亭、行道树、溪流、水榭、玉带桥、魁星楼、许氏宗祠、安阳桥等景观环环相扣,路随溪转,柳暗花明,恰似清奇的诗篇,成为中国古村落园林景观的典型代表。歙县古村呈坎,依山傍水,顺河流走向展开,河上有明代古桥两座,桥上建亭,河畔植树,村口处构成徽州式的水口园林。总之,徽式水口园林不像苏州园林那样囿于市井,不易获得开阔的视野和借景;即使与风格较近的杭州园林相比,也更富于变化,多一层质朴亲切之感。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