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经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水经注分类:【文化精萃】 地理巨著。北魏郦道元著。此书名为三国桑钦之《水经》作注,实为《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40卷,约30万字,成书于518年。全书记述了1252条河流,文字比原著增加20多倍,引用书籍430多种,还转录不少碑刻材料,与原著相比,内容丰富多采,规模壮观宏大。以河流水系为纲,记述每条河流的水文情况,包括河流源地、流域范围、支渠分布、河道变迁等,详细描述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物产、民俗、渠堰灌溉、城邑沿革、历史古迹等。还介绍了境外河流和有关地理知识。它不仅对研究我国古代水文、地质和我国古代历史、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今天的城市建设、运河选线、寻找地下水以及研究海岸变迁、港口选址等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研究周围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原书40卷,宋朝已亡佚5卷,现传明刻本仍为40卷,是经后人改编而成的。 北魏郦道元(公元472-527年)著,是一部古地理书,记载我国古代河流分布的情况,以及与山河有关的人物史迹,传说谣谚,名胜异产等。此书是郦道元为当时流传的《水经》所注之书。《水经》原书内容简略,所记河流水道仅一百三十七条,郦道元作注时,补充记述到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本书以山川自然条件为联系,扼要地叙述各地的史迹沿革,包括城市建置,经济建设以及政治军事活动等等,同时记述了一些民间的歌谣,谚语,方言和传说,保存了不少古代佚书和佚史,采录了不少古代佚书和佚史,采录了不少魏碑刻。另外《水经注》中有一些短小精彩的游记、小品文对后世文学家影响很大。此书不仅在地理学、史学、古代民俗学等方面有很大价值,在文学方面也具有价值。从明代起就有人研究此书,至清代,此书研究已成专门学问,即“郦学”。 中国古代地理名著,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527))为《水经》所作的注文。全书40卷,文字超过《水经》20余倍。它以河川为纲,记述中国及部分邻国的地理。特别是水文地理、地貌和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和农业地理更为翔实。此外还有不少沿革地理和地名资料。《水经注》对后世影响很大,如欧阳修仿《水经注》写了《新唐书?地理志》,编纂地理书的人离不开《水经注》。对《水经注》的校释考证,以明代朱谋玮、清代全祖望、赵一清、戴震,近代杨守敬、熊会贞等人的成就最大,他们的著作《水经注笺》、《全校水经注》、《水经注释》、《校水经注》、《水经注疏》,都是传世佳作。 书名。北魏?郦道元(446或472―527)撰。地理书。四十卷。本书约计三十万字,流传版本较多。以北宋成都府学宫本为最早。明以《永乐大典》本、《水经注笺》本为佳。《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清武英殿聚珍版本较易见。1957年科学出版社有《水经注疏》影印本,198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有排印本出版。该书内容主要记述水道河流,相应也带及神话、传说和故事,夹有鬼话,为《僵人》。《太平广记》所收《鲜于冀》鬼话,也见于此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