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汉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汉书

分类:【文化精萃】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又称《前汉书》。东汉班固撰。100篇,120卷。有本纪12篇、表8篇、志10篇、列表70篇。体例基本上与《史记》相同,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改“书”为“志”,废“世家”入“列传”,分纪、表、志、传4部分,并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4志,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准绳。作者推崇儒家,宣扬孔学和“五德相生”的学说。较为系统完备地保存了两汉时期的史料,人物、事件的记录符合历史事实,行文结构比较严谨,词简意赅。班固未完成8表及《天文志》而卒,其妹班昭及马续补成之。是书行文多用古字古训,比较难读。所以自问世以来,历代有不少人为它作注。通行的有唐颜师古注本。清王先谦撰《汉书补注》,考释较为详细。近人杨树达著《汉书窥管》,对王书又有所补正。

中国第一部经传体断代史巨著。东汉班固撰。创始于班彪继《史记》而作的《后传》。彪死,其子固整理补充,经20余年努力,章帝建初七年(公元82年)基本完成;书中的《表》及《天文志》是在他死后由其妹班昭奉和帝命与马续续成。《汉书》在体制上基本沿袭《史记》,只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计有《本记》12、《表》8、《志》10、《列传》70,共百篇,分120卷。叙述自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断代历史。《汉书》创《法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准绳。王先谦撰《汉书补注》,所收资料较为完备。

史书名。东汉班固撰。100篇,分120卷。记汉高祖元年(前206)迄王荞地皇四年(23)西汉一代凡230年史事,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包括帝纪12、表8、志10、列传70。其中8表和《天文志》未成,由固妹班昭和马续完成。其编撰体例,大体据《史记》而小有改变。如改“书”为“志”,去“世家”,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和《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等。全书所用资料,以汉武帝中期为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虽沿用《史记》材料,但有剪裁熔铸,或立新传,或增史实,或补文章,颇多损益。后期所用史料为班固自集,其原始性、系统性和完备性,在现存西汉史料中,均无与伦比者。是书包举一代,记事系统而详尽,对帝王诏令所载尤备,为研究西汉历史重要资料。唐代以前为其注释者多达23家,其中唐人颜师古注本保存最早,流行最广。清人王先谦征有关著作达67家,撰《汉书补注》。近人杨树达著《汉书窥管》,对王氏补注又有所补正。陈直著《汉书新证》,均有参考价值。

“正史”中第一部断代史,与《史记》 并称 “史汉”。又称 《前汉书》,以与范晔所撰《后汉书》相别。东汉班固撰。班固的父亲班彪喜读《史记》,曾有志于续写 《史记》,据说曾作成《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固撰写《汉书》,无疑有子承父业的意思。《汉书》 因袭 《史记》 处甚多,如汉初至武帝以前的史事,即多抄自 《史记》,至于其纪、传、表、志的结构,更是模仿 《史记》 而来; 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班固首创的王朝断代史的体例,为后代修史提供了范式,其影响和意义并不亚于司马迁所创纪传体,后代正史大都采用断代史形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汉书》 的影响甚至在 《史记》 之上。今人范文澜曾有一番说法: “中国自汉以下,政尚专制,忌讳滋多,本朝之人不敢指斥本朝,以速罪戾。班氏史体,最合著述家心理,盖记前朝之事,危疑较少,讥谈政事,臧否人物,均视在当代为自由。《汉书》 家独盛于后世,即此故也。” 这种说法实难成立。班固首创的断代史所以被列朝正史所沿袭,并非因为后代史家 “惧祸”,而是因为这一体例本身最适合表现王朝政治的特点。历史有朝代之分,断代史也就应运而生。后代修史,以一朝一代为断,是极自然的事,如果都要从 “三皇五帝” 写到当朝,才不可思议。在传统社会中,价值体系没有根本变化,而撰写史书,又是一项费力耗时的大工程,后一朝修前一朝的史,顺理成章。因此,《汉书》 的模式,自然被后代修史者仿效。班固的思想没有司马迁那么偏激,其行文严谨、典雅,叙事讲究章法,虽然不及 《史记》那样有神采,但却更投合传统士大夫的口味。据说,苏轼无下酒菜,便读一页 《汉书》,喝一口酒,当时传为美谈。《汉书》 最为后代史家称道的,还是它的 “十志”,这是记载西汉政治、经济、军事、刑法、天文、地理、水利、文化等情况的专章,尤其是 《食货志》、《地理志》和 《艺文志》,更是成了经典文献。

书名。东汉班固撰。全书原分12纪、8表、10志、70列传,合为100卷,约81万字。后人将其中篇幅过长的篇卷,分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遂成今书之120卷。现通行版本为中华书局校点本。现存最早版本为北宋景钓刊本。

本书上起汉高祖元年(前206),下迄王莽地皇四年(23),记西汉一代230年史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地理沿革、边疆少数民族等方面。武帝以前的纪、传、表,多采用《史记》原文进行加工整理。武帝太初以后,和、昭、宣、成、哀、平、王莽7朝历史为作者采摭诸书,亲手编撰的。书中突出两汉王朝的历史地位,建立了正统史观。

本书开创断代成书的先例,成为纪传体断代史之典范。“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均属此体,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在体例和内容上,既继承了《史记》,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它改“本纪”为“纪”,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进一步丰富、完善,使之能更全面地容纳一代史实。特别是在《史记》8书的基础上,增加的刑法、食货、五行、地理、艺文等志,对后代历史编纂学有很深的影响。其中的《食货志》,虽由《史记?平准书》发展而来,但前者只写汉初到武帝时的经济制度,而后者则记述了从上古到王莽末年的经济制度,堪称一部经济发展简史,也为后来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记述经济情况的新门类。《艺文志》记述历代著作的流传情况,是中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对研究古代学术文化具有权威性。《地理志》记载了当时郡国行政区域、历史沿革、户口数字、各地物产、经济发展状况及民情风俗等,后来正史中的州郡志、地形志、职方考的设立均系沿用此法。《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记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的律令、规定,是研究中国古代刑法的重要资料。

由于本书还具备记事赡详,结构严谨,言简意赅等长处,故不仅是一部光辉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之作,在文学史上也占有很高的地位。

学术类著作。中国第一部纪体传的断代史。东汉班固撰。《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作一百十五卷。《宋史?艺文志》作一百卷。后人又重加编次,为一百二十卷。今存。最早刊本为北宋景钓二年(1035)的一百卷本。历代均有续刊。今通行清《四库全书》、《四部备要》本以及中华书局标点本。由于该书多用僻字古词,比较难懂,东汉末年已有应劭《汉书集解》、服虔《汉书音训》为之作注。到了唐代,颜师古汇集前人37家的注释,校订补缺,作《汉书注》,流传至今。作补注的有清沈钦韩的《汉书疏证》、周寿昌的《汉书注校补》、王先谦的《汉书补注》、近人周树达的《汉书窥管》等。该书始撰于汉明帝永平(58―75)初,辍于汉章帝建初七年(82),历时二十余载基本完成。部分“表”和“志”是班固死后由其妹班昭和马续奉汉和帝之命,参考东观藏书补充续成。记叙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西汉一代之二百三十年史事。全书包括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西汉末年,不少人采集时事,补续《史记》。班固的父亲班彪认为这些续补《史记》的文辞卑俗,无以与《史记》相匹配,于是另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固《汉书》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但他有意识地采取于《史记》中汉初一部分内容,再续补昭帝以下至西汉末的历史事实,写成断代史,开创了以断代为史的新法式,成为后世修撰“正史”的准绳。故有“史汉”(《史记》、《汉书》)、“班马”(班固、司马迁)之称。作为史学专著,本书在体例上继承《史记》,所不同的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增加了《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和《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记汉初至武帝中叶史事,虽沿用《史记》资料,但对其文颇有损益,并补充新史料,增写《惠帝纪》、《张骞传》、《西域传》,以及汉武帝以后的史事。批评司马迁崇黄老而后六经,颂游侠而轻儒生,重势利而抑道德,不合儒家圣人的是非标准。为此,把陈胜从《世家》、项羽从《本纪》移入《列传》,以便与“类相从”。在《货殖》、《游侠》二传的叙文里,根据“各有等差”的观点,修正了司马迁对人和事的评论。赞扬司马迁“不虚美”、“不掩恶”的“实录”精神,重视客观的历史事实,在一些传记中暴露了当时社会的若干阴暗面,如《外戚传》记述了宫廷中的种种秽行,《霍光传》记述了外戚及其爪牙的专横暴虐。还有一些传记,如《龚遂传》中接触到下层民众的疾苦,直书讴歌了能体恤百姓的官吏。作为文化史专著,本书比较全面记述了西汉一代的学术文化和科技文化。在学术文化方面,通过《艺文志》介绍了西汉一代的各个学派及其源流,特别推崇儒家。在《武帝纪》、《窦婴传》、《董仲传》记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经过、理论与政策;各《帝纪》记述了各朝设置五经博士及其受到政府推重的盛况;《儒林传》记述了27位今古文经学的创始人及其学说;《儒林传?序》、《艺文志》、《刘歆传》概述了西汉儒学思想史,评说了今古文经学之争,以及通经致仕的弊端。在科技文化方面,通过《律历志》、《食货志》、《天文志》、《地理志》、《五行志》、《贡禹传》等,记叙了西汉农学、地学、天文、算学四大学科的成果,其中《天文志》根据实际观测,记载了为后代所沿袭的二十八星宿的星座系统,《五行志》在世界上首创了对太阳黑子的观测和记录,一条记录说:“河平(汉成帝年号)元年(前28)……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另一条记录说: 汉元帝永光元年(前43)四月,“日黑居仄,大如弹丸”。这二条记录比欧洲早出一千多年,常使中国天文学界引以自豪。《地理志》是历代编写“正史”地理志的范本。此外,《食货志》记载的代田法、牛耕法,《艺文志》记载的农学专著《?胜之书》,《王莽传》记载的人体解剖实例,保存了相关学科方面的珍贵资料。本书作为史传文学,不少人物传记写得鲜明、生动,成为人物传记的范例。如《苏武传》通过一系列具体情节的描述,突出了苏武坚持气节,不为利诱、视死如归的品格,忠实地记载了一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的形象。在《朱买臣传》中,通过写朱买臣失意和得意时的不同精神状态,以及人们对他的不同态度,既揭示了中国古代世态炎凉的社会习尚,又活画出在功名利禄的驱使下,缺乏独立人格的文人士子可怜可憎的面目。其创作手法,注重通过日常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的思想特征。如《陈万年传》写陈万年有病,还让他的儿子陈咸在其床下接受他的教训,言语至半夜,咸昏睡而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责,咸求饶说:“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这种直率的回答,从一个侧面道出了封建家教的内蕴。《张禹传》也完全是通过叙述张禹的日常言行,围绕着他“持禄保位”的心态,来戳穿他“为人谨厚”、“为天子师”的堂皇外表,显露出他的庸俗、虚伪与奸诈。其创作语言,受当时辞赋创作的影响,崇尚采藻,长于排偶,亦喜用古字,不如《史记》语言的简洁明朗。但其具有的整饬详赡、富丽典雅的特色,引起后世散文学家的称赏,范晔在《后汉书?班固传赞》中说:“迁(按:指司马迁)文直而事核,固(按: 指班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 详而有体,使读之者??而不厌。 信哉其能成名也。”这一论断比较准确地分析了《汉书》与《史记》语言风格的差异。至于人物传记中引用的大量辞赋和散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叙事的连贯,但却因此保存了不少重要文章,而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