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字的性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汉字的性质分类:【传统文化】 过去一般把世界上的文字划分为表意文字、音节文字和音素文字三种。起初,有人把汉字、圣书字(埃及5000多年前第一王朝创始的文字)、楔形文字(55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所创造的文字)归入表意文字之中。后来有人指出,这三种文字中虽然表意的符号很多,但是都含有大量的表音的成分,把它们简单地称为表意文字是不妥当的。分析世界上各种文字所使用的字符(即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大体上可以分成三大类,即意符、音符、记号。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 汉字中大量使用的是表意符号。象形字所用的象形符号、会意字所用的偏旁以及形声字的形旁都是表意符号。例如古汉字中“日”字是象形字,它所用的字符(见P346―1)正像“日”的形状。“伐”是会意字,它所用的字符(见P346―2),表示以戈砍头的意思。“枫”则是个形声字,字符中“木”表示这个词与树木在意义上的联系。 汉字里也使用很多音符。假借字就是被当作音符来使用的。假借字与被借字在意义上是没有联系的,如用P346―3的字形表示语气词“其”,纯粹是因为二者语音相同,因P346―3的字形本像畚箕形,是“箕”的本字,与语气词“其”在意义上毫无联系。此外,形声字的声旁也是音符,不过,有的声旁与字义也有联系,这可以看作是音符兼意符。需要说明的是,汉字的音符与拼音文字的音符是不一样的。拼音文字的音符是专职的,而汉字的音符则是借本来既有音又有义的现成文字来充当的。有的字可以借来表示好几个不同的词,条件是这些词音相同或相近。 汉字中使用的记号字包括几个来源。在汉字形成的过程中,可能有少量长期沿用的记号被吸收进来当作文字,P346―4至P346―7所表示的“五”、“六”、“七”、“八”等。此外,记号字大多是由于字形、语音和字义等方面的变化而造成的。古代很多象形字在隶书、楷书中看不出它们象什么形,变成了记号字。合体字、形声字也有不少变成了记号字、半记号字。有不少字由于语音和字义的变化,对文字工作者来说,可以看出是形声字,但对一般人来说实际上成了记号字或半记号字,如“海”从“每”声一般人不知道,只有从水旁看出它与水有关系,所以“海”成了半记号字。又如“寺”从“之”声,一般人也难以知道,对他们来说,这完全是个记号字。 有人认为,汉字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大体上可以说是西周以前),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可以叫意符音符文字。后来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变为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这个阶段的汉字可以叫意符音符记号文字。 研究汉字的性质,有人采取了另外一种角度,即根据汉字所能表示的语言结构的层次来给汉字定性。一般认为,汉字是语素一音节文字。汉字所用的意符只跟语素的意义有联系,没有表意表音作用的记号只能起区分不同语素的作用,由这两类符号构成的字,只能表示出语言中语素这一层次的结构。而汉字使用的音符,虽然跟音节文字的字母有很大区别,应该看作属于音节这一层次的符号,如汉字中从同一声符的同音字很多,只有加上形符以后才能把不同的语素区分开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