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汪元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汪元量

分类:【文化精萃】

南宋末诗人、词人。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末,他为内廷琴师,事谢后、王昭仪。元兵攻陷临安,掳幼帝与太后等北去,他也随行。至元大都,随三宫留燕京。常往监中探视被囚禁的文天祥,以诗词相唱和,遂成莫逆之交。至元十九年(1282),文天祥被斩于元大都(今北京)柴市,元量悲痛欲绝,继而万念俱灰,为黄冠师道士,择路南归。往来于匡庐、彭蠡一带,世人莫知其去留。元量长身玉立,修髯广额,音若洪钟,江右之人皆以为神仙,多画其像祀之。后遁入山中,不知所往。由于亲眼所见南宋覆亡,亲身体验六宫北迁,故而汪元量之诗,陈述周详生动、抒情悲愤凄绝。特别是《醉歌》、《湖州歌》、《越州歌》等,用七绝联章的形式,以纪实的手法,把北迁前后的经历感受一串而成,如同史录,故而其时的刘辰翁等称其诗为“诗史”。如《醉歌》十首选一:“乱点连声杀六更,荧荧庭燎待天明;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签名‘谢道清’。”就是写以谢后为首的南宋君臣降元之事。又如《湖州歌》九十八首选一:“太湖风卷浪头高,锦袍摇摇坐不牢;靠着篷窗垂两目,船头船尾烂弓刀。”则写六宫被押北行之事。如此云云。他的诗受江湖派影响较深,绝句尤近晚唐,但许多沉郁悲痛之作则颇似杜诗。其词亦可称道。汪元量和文天祥、林景熙、郑思肖等人一样,均为宋末爱国诗人,其生平事迹和作品对元代诗人及明末、清初诗人影响极大。有《水云集》、《湖山类稿》传世,被认为“水云之诗,亦宋亡之诗史也”、“留诗与后人愁也,哀也,感也”(李鹤田《湖山类稿跋》)。研究资料可见厉鹗、马日?辑《宋诗纪事》卷七十八(商务印书馆发行)。

宋末诗人、琴家。字大有,号水云、江南倦客。临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工诗画,善琴。20岁入宫,担任宫廷琴师,并以琴艺词章供奉谢太后。德钓二年(1276)元军入杭州,随三宫被俘至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囚禁中,他常去探望,并与之诗词唱和,成为知交。在燕期间,与故宋宗室、宫眷、旧臣,时常往来。至元十九年(1282),恭帝迁往上都(今内蒙古多伦西北),两年后再迁往吐蕃,他都随行,到过祁连山一带。后以翰林官身份代元世祖祭五岳、青城山及孔子庙等,行程1.5万里。至元二十五年,为道士得释南归,栖居杭州。其早期拟苏武、李陵诗,模仿痕迹太露。元军进逼,危亡在即,令其诗风一变,而接近杜甫,颇多故宫黍离之悲,后人称其为有关宋元之际社会剧变的“诗史”。其组诗《醉歌》、《湖州歌》、《越州歌》,描述元兵南侵、贾似道昏庸误国、小朝廷投降、三宫北去以及蒙古贵族的残暴凶横,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悲愤,深度与广度为其他同类遗民诗所不及。其诗作语言朴实,描写具体生动,绝句组诗实从晚唐五代宫词发展变化而来,感慨哀痛,深情绵邈。他亦能词,德钓之变前多以宫廷生活为题材,典丽工致而境界不高;德钓之变后,其词风一如诗风之变,眷恋故国,抒写忧伤,成为主要内容,在写法上不事雕饰,直抒胸臆,音调谐婉,风格凄怆,代表作如《莺啼序?重过金陵》、《满江红?和王昭仪韵》等。著作有《湖山类稿》、《水云词》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