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沈德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沈德潜分类:【传统文化】 清代诗人。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乾隆四年(1739)始成进士,时年已近70。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以年老力衰告归。论诗尊唐宋,主格调,以儒家正统思想为基础,强调诗歌内容须言之有物,风格必温柔敦厚。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辑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 清代诗人。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寒微,五代未仕。曾师事叶燮。康熙三十年(1691)应县试,录为诸生,后累试不第,直至乾隆三年(1738)始中举,乾隆因称之为“老名士”。明年举进士,殿试二甲,时年66岁。因有和乾隆帝《消夏诗十咏》,颇受赞赏,赐沈诗中有“我爱德潜德,诗风挹古初”,遂多次与乾隆帝有唱和,官职亦由编修擢升至礼部侍郎,命值入上书房。终以年老力衰告归,归乡后晋太子太傅,97岁卒,入祀贤良祠,谥号文悫,为历代文人宠幸之冠。乾隆四十三年(1778),徐夔案发,沈曾为徐作传,乾隆斥沈“昧良负恩”、“卑污无耻”,命夺阶衔祠谥,仆其墓碑。死亦未幸免。开创“格调”说。明代前后七子,论诗推崇盛唐,主张格律声调师古人。沈继承这一宗旨,认为“诗贵性情,亦须论法,乱杂而无章,非诗也。然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而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一时吴下诗人从者如云,与王士肚的“神韵”说,袁枚的“性灵”说,在康乾诗坛各占一势。沈作诗,古体宗汉魏,近体宗盛唐,诗风雍容典雅,内容多颂圣之词,少数写景、记游之作,清新悦目。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辑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国朝诗别裁》,所选并未囿于他的格律之说,以《唐诗别裁》影响为大,流传较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