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治百病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治百病方分类:【传统文化】 科技类著作。1972年甘肃武威旱滩坡东汉墓出土的简牍医方。共92枚,计有简72枚,牍14枚。这批简牍,除残损者外,保存了比较完整的30多个医方。所记病名有伤寒、伏梁、痹、大风、脏癖、诸癃、痈、金创等;所记症状有久咳上气、喉中如百虫鸣状、心腹大积、上下行如虫状、手足臃肿、久泄、大痛等;有的还记述了病理变化,如中冷、裹脓在胃肠之外、寒气在胃脘等;有的还记了方的作用,如逐风、止痛等。所有这些记载,和《黄帝内经》前的《52病方》相比,则显得明确而具体,但和《伤寒杂病论》相比,尚反映不出辩证论治的精神。因此,该医方是从《52病方》向《伤寒杂病论》的过渡形态,基本上代表了西汉时期经验医学的水平。在30多个医方中,共用药物一百余种,绝大部分都见之于《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中,而且直到目前仍在应用。意义不明,或不见于上述二书者不过数种。其中如骆酥、白羊矢等则反映了当时西北地区的地方特色。简牍中还有两处记载了针灸的资料。一处是“治寒气在胃脘”提到了三个俞穴,即三里、肺俞、水泉。水泉穴不见于以后各书,三里、肺俞的位置,也与今异。另一处是“黄帝治病神魂忌”,记载了一岁至百岁的禁灸部位。另有一枚木牍,记载一个名叫子威的人取了13种药品,每药都记有分量和价钱,共计值927。这是研究当时药价的珍贵资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