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法捷耶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法捷耶夫分类:【文化精萃】 苏联俄罗斯作家,1901年生于特威尔省(今加里宁州)的基姆城。1908年随家庭迁居远东南乌苏里边区。1910年入符拉迪沃斯托克商业学校学习,参加学生运动,被推选为该校学生公社领导人之一。十月革命中投身革命斗争。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远东反革命政变后在符拉迪沃斯克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19年被党派遣到沿海游击队中,先后任团政委和旅政委。1921年2月被选为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大会期间参加镇压喀琅斯塔得叛乱,负伤,伤愈从部队复员。1921年进矿业学院学习。1924年被派到高加索从事党务和报纸工作。1921年开始创作。1923年发表中篇小说《泛滥》和短篇小说《逆流》。1927年发表长篇小说《毁灭》,描写远东地区一支人数不多的游击队在共产党员队长的领导下,经过严酷斗争,突破敌人包围。队伍虽然只剩下19人,但锻炼得更坚强了。小说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被推崇为描写国内战争的优秀作品之一。同年被召回莫斯科,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先担任“拉普”的领导工作,后担任全苏作家协会理事会主席团的总书记(1938―1943)。他从20年代末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最后一个乌总格人》,描写苏联一个处于未开化阶段的落后氏族,在革命过程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部历史。他计划要写6部,但只完成了4部。卫国战争(1941―1945)期间,以《真理报》记者身份赴前线采访,写出不少政论和特写。1944年发表特写集《封锁期间的列宁格勒》,描写苏联人民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的英雄事迹。1945年发表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描写一支由青年学生组成的游击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斗争,直至大部分成员牺牲的故事。这部小说发表后受到广泛称赞和高度评价。1951年经作者修订出版了新版本。战后时期法捷耶夫的文学活动和社会活动更加繁忙,他是世界保卫和平运动的活动家,同时从事创作一部反映苏联冶金业的长篇小说《黑色冶金》,但未完成。1957年因精神抑郁症自杀身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